你家乡有历史文化村落吗?它还好吗?

Mr文旅


家乡兰溪有诸葛八卦村,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诸葛亮十四世孙诸葛利(公元952年)宦游山阴(绍兴)后任寿昌县令,卒于寿昌。其子青由寿昌徙往兰溪西陲砚山下,传至27世诸葛大狮(1280年),因原址局面狭窄,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岗,不惜以重金从王姓手中购得土地,以先祖诸葛亮九宫八卦阵布局营建村落。从此诸葛亮后裔们便聚族于斯、瓜瓞绵延。到明代后半叶,已形成一个建筑独特、人口众多、规模庞大的村落。村落布局结构清楚,厅堂、民居型制多、质量高,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建筑豪华,结构丰富,古建筑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村内地形跌宕起伏,古建筑群布局合理,连绵起伏。村中水塘波光粼粼,竹木茂盛,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全村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专家学者们称其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是目前全国保护的最好,群体最大,型制最齐,文化内涵很深厚的一个古村落,1996年诸葛村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头路南的农田,方方正正,水沟笔直,种田能种到这种地步,着实让人佩服。 路北是一排店铺,名字起的不错吧:八卦游乐餐厅、玄村遗风饭店、孔明扇......


村口“聚禄塘”池塘边晾晒的干菜。类似“聚禄塘”的水塘在诸葛八卦村有13处,以“钟池”为中心,把个村落分成上塘与下塘两部分。

上塘,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民居,一点不比古递宏村逊色。

古民居的门头,都是精美的以苏式雕砖门头为主要特色。门头边由简到繁变化很多。简洁的披檐,以非常明快的结构逻辑与极其和谐的比例显出当地工匠高超的技艺。华丽的披檐有雕刻精致的牛腿、斗拱、月星等等。几乎所有的外门,在大门扇外门框里都装着两扇矮门,高约1米。矮门大多是花格心的,玲珑剔透,轻快又花巧。矮门上方离门楣大约30厘米的位置,架空有一道纤绣的月梁,曲线柔和而有弹性,作一些浅浮雕,与矮门呼应,完成了门洞的构图。大户人家大门包着铁皮,钉着泡钉,做得极其华丽。诸葛村明清时代民宅有200多座,是“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徽派建筑典型,它的建筑质量之高,规模之大,气势豪华而壮丽,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中国古民居的富金矿”。

民居的窗户与门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经堂位于下塘路边,是诸葛村的十八厅堂之一,建于明代,具体时间家谱无记载,是诸葛村仲分雍睦堂房派下的私己厅,共三进,苏式砖雕的门头。原在它的正前方二十步外有一门台,装饰豪华,木雕精致,可惜1972年被拆,墙基尚存。大门二旁有一对旗杆石,据家谱载,清乾隆年间历任江苏八县县令的诸葛蓉就是大经堂房派的人。诸葛村有7座厅堂有旗杆,大经堂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族人大多从事中医药业,兰溪有句民谚:“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大经堂现辟为中药标本展馆。馆中近千味中药标本就是诸葛后裔自己采集制作的。前厅金柱上的对联这样写道:药业经营,遍南布北,可从志书查记述;医道高明,救死扶伤,且由《宗谱》说端详。


王者归来2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历史文化村落------大地湾遗址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在时代跌宕中孕育的文化千千万。俗语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中国大到省份,小到乡镇似乎都有历史文化的足迹。

1958年在甘肃省秦安县邵点村发现了距今具有7800-4800年的大地湾遗址。由于时代以及经济的限制,到1978年甘肃省文物工作者才对其挖掘,挖出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发掘房址241座,对探索中华古代建筑群布局和原生面貌具有深远价值。灶址104个、灰坑和窑穴321个、窑址35个、墓葬70座、壕沟9条。几乎覆盖里旧石器时代的屋舍建筑,农业种植,艺术发展等诸多领域,它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新思考。这对位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探索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仰韶村遗址之后,中国史前考古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前都是西方考古队主导中国的考古工作,他们也习惯将中西方历史进程进行对比,他们认为仰韶文化不会早于公元前2000年,很可能是从土耳其斯坦经塔里木盆地传入中国的。因为当时位于欧亚板块交界处的土耳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当时的奥斯帝国领土横跨三大洲在建筑,文化,地理,艺术方面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而我国没有更早的文化遗址能证明黄河流域的文化进程,而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的源头提前到公元前6000年,距今8000年,否定了仰韶文化外来说

大地湾遗存包含五个文化期,据碳-14年代测定时代约为7800年—4800年,上下跨越三千年左右。而大地湾文化遗址生动的展示了公元前6000年黄河流域已有农业种植,栽植黍和粟;家禽养殖,像猪和狗;屋舍建筑,像泥著房屋;日常用粗陶装东西,用彩陶祭祀等等。

大地湾遗址使中华文明有迹可循。我们天水被成为“羲皇故里”,我们口口相传我们的祖先是伏羲女娲,很多人都以为是神话传说,而大地湾遗址的空间和时间与该时代双双重合。而大地湾遗址成熟的农耕文明,也为伏羲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大地湾遗址不仅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人们栩栩如生的生活画卷。

图|网络(侵歉删)


游学小笙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家级传统壮族村落:马碧村。

最美民族村——千年壮寨之云南文山州马碧村

对于这个地方,之前我不怎么去关注。本地公众号的一些报道,以及文山州文联刊物《含笑花》,“马碧村”这三个字,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马碧村隶属于文山广南县者兔乡者莫村委会。马碧村共133户683人,其中杆栏式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有118户,是者兔乡乃至广南县壮族杆栏式民居保存最为完好的民族特色村庄之一。

村内杆栏式民居修建年限久远,部分民居已越百年历史,村庄民居遍布马碧河两岸,形成极具特色的峡谷风光。2018年,马碧、革里、板江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渐行渐远的壮族文化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借助高速公路、高铁时代的到来,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壮族建筑、民间戏剧沙戏等,正在被时代摧残。

如今,文山州正在如火如荼地搞下乡扶贫、清理危房等活动。很多地方的老房子都拆了,留给后人的,或许只是墙上的几张泛黄的照片。

千年壮寨马碧村,被评为“最美民族村”之一,那真是幸事。

壮乡的明天更美

文山州富宁县,让壮族山歌走向世界。而者兔马碧村,让“栏杆式民居”得以保存。任何的旅游开发,都应考虑到环境问题,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云南大理某景区、文山某景区被点名批评,不得不让人深知。

千年壮寨马碧村,保护传统民居、传承壮族手工刺绣、壮族美食(花米饭等)这些方面,令人欣慰。

壮族刺绣走进小学课堂、民宿与旅游、三月三壮族山歌等等这些,广南者兔的这些努力,真好!

欢迎您有空来文山最美民族村游玩,感受壮族儿女的热情,听听田间传来的歌声……

关于马碧村,我也在《诗意壮乡:写给云H千年壮寨马碧村、六郎城、牡露村的诗》写过几行文字,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图/网络

文/

………………………

参考资料:《文山州8个“最美民族村”真的美!》


七彩文艺


咱家乡湖北宜昌,有很多历史文化名村,今天给大家讲讲“昭君故里”——宜昌兴山县的昭君村。

说起王昭君,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汉族王权与北方少数民族和亲的代表人。

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到长安朝觐天子,提出求亲。汉元帝的皇后不舍得把亲女儿远嫁,遂将宫女王嫱赐予公主身份,嫁给给呼韩邪单于。

临行前,王嫱拜别汉元帝,这是他们首次见面。汉元帝发现眼前的王嫱远比画册上的王嫱美丽,才明白自己被宫廷画师糊弄了。但是此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好赐予她“昭君”的尊号,送她远嫁。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王昭君告别了故土,随单于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美称。

到匈奴国之后,王昭君改称“宁胡阏氏”,传播汉习,辅王哺幼,化解单于兄弟争权的内乱,维护汉匈关系稳定,为故国家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王昭君的故乡昭君村,以前叫宝坪村,如今宜昌兴山县已经把昭君村妥善改建,在保留了昭君生活遗址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予以扩建,将当地保存完好的古代汉文化自然生态景观都包含进去。

昭君村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沉淀,给这个小村落带来长久的人文灵气。笔者曾多次到昭君村游览,踏进那个小村,就仿佛走进时光隧道,踏进了汉朝。

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到处都有,但是宁静大气、九曲通幽的气质不是哪里都有的。

这里的旅游产品商店离村落有一段距离,游人走进昭君村内部,远离商业喧嚣,可以自在观赏、感受大汉古风,追思千年前的美人。

大家对昭君村的感受如何?有没有心动呢?


居山书屋


导读:【我是土木工程在读研究生建闻君】我在读硕士期间虽然不是做古建筑方向,但是一直对古建筑的保护、加固有所了解,我身边一些同学在做古建筑的加固。所以,我非常能够理解一些有历史文化的村落被拆除,然后进行仿古重建那种惋惜的心情。我近几天一直在关注流坑古村的“赣派建筑”,希望我的看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赣派建筑的特色

流坑古村是在江西省的抚州市安乐县的乌江畔,赣派建筑在唐朝和宋朝兴起,真正的兴盛是在明朝和清朝,当时江西的科举、经商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快。科举人员和赣商在成名后都会回到家乡建祠堂、立牌坊,比如四角牌坊、六角牌坊、五滴水门坊以及三滴水门坊等等,所以急形成了独特的赣派建筑文化。我首次看到赣派建筑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是马头墙以及木雕装饰。

  • 1、赣派建筑中的马头墙。马头墙又称作防火墙、风火墙以及封火墙,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发现,(1)马头墙的作用主要是防火。由于当地山地多,平地少,所以建筑住宅都很集中;古时候的建筑多是以木结构为主,建筑之间墙挨着墙,难免有建筑火灾,就会导致大面积的着火。然后人们就在屋顶砌筑马头墙,起到阻断火源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的风险。(2)马头墙同时也起到装饰的作用。马头墙分为两叠式以及三叠式,高低不同、错落有致。有些房屋由于进深较大,也会出现五叠式马头墙,称为“五岳朝天”。马头墙也有金印式以及朝笏式,显示着主人对读书成才、科举做官的愿望追求。马在多个词语中也是一种吉祥物,像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等,在体现人们美好愿望的同时,也兼具着建筑美学的功能。

  • 2、赣派建筑中的浮雕装饰。赣派建筑的外观是青瓦灰墙,朴素典雅,当时清朝又规定了建筑的大小进行限制,所以一些有钱的商人都会精心装饰建筑的内部。赣派建筑的内部装饰不仅有木雕,还有砖雕和石雕,装饰图案种类多,手法细腻,对现在来说也极具有艺术价值。

  • 3、赣派建筑中的木雕图案。常见的木雕图案有三种:(1)槅扇。“槅”和现在的“隔”意思差不多,槅扇的意思就是房间内部的隔断,由于古时候用木结构比较多,所以是“木”字旁。槅扇在隔离空间的同时,也要保证室内的通风,所以会进行一些雕刻。多会选择一些①植物图案,像梅、兰、竹、菊等;②动物图案,像老虎和梅花鹿等;③字和故事,像福、寿、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等。(2)雀替。雀替是放在柱子和梁中间的位置,一方面和柱子一起承重,另一方面也具有观赏价值。一左一右放在柱子两端,也就会选择一些图案雕刻,多是一些吉祥如意的图案,比如喜鹊与梅花,寓意着喜上眉梢等等。(3)牛腿。牛腿是古建筑中使用比较多的构件,指的是檐口外面的立柱与外挑梁连接处的装饰部分。通常也会刻上人物或者动物。像刻狮子,狮子有一种威严的气势,在古代寓意着凶猛的守门兽。

二、古建筑的保护。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只是古建筑通常是木结构,风雨侵蚀,时间长了木头开裂,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今很多科研人员也致力于“修旧如旧”,但是很难。在古建筑的加固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1)替换构件法。这个就是将一些坏掉的木头替换下来,缺点在于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木柱,在更换过程中不容易保证结构的完整。(2)增加构件。这个方法比较常用,就是增加一些建筑构件。比如加一些柱子,在裂了的木头周围用钢铁围箍等等,但加固痕迹很明显,看起来不太舒服。


结语:我认为古建筑有些可以保护,有些只能拆掉重建,做一些仿古建筑,毕竟要考虑到加固成本和难度。虽然很惋惜,但是也没有办法。就像秦始皇的墓,如今一直知道在那儿,但是由于技术达不到,一直没有开掘。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

【我是建闻君,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吧!本文为作者原创,在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建闻君


安徽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

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

2001年5月20日,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参观完宏村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徽州历史文化建筑医学等归纳为五个英文字母:CBMDA。C=Culture,B=Business,M=Medicine,E=Education,A=Architecture(注:指文化、商业、医学、教育、建筑)。

2000年11月30日,宏村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宏村,经过前代人的辛勤劳作和后代人合理保护,现已得到世人的公认。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


Mr张先森說


我的家乡沛县,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家乡,那自然是有文化村落的,请听我道来。

在沛县“五里三诸侯”那是老一代人耳熟能详的事,沛县有三个诸侯村,个个都有历史,

但是有一个村庄更是厉害,一个历史村落,素有“一代帝王村、千古汉之源”美誉,拥有文化底蕴浓厚,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猛的安国镇刘邦村。我们知道,沛县是汉之源头,若是追踪源头的源头,还是要追到刘邦店。刘邦店村庄虽小,但在历史上一直鼎鼎有名。

进入村头,远远就可以望见刘邦店三个大字,仿汉建筑高大醒目。

在刘邦店,淳朴的民风依然在这个千年古村落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刘邦店在两千多年前原名刘八店,刘八是刘邦的叔叔,当年在此开店,村庄因店得名。刘邦随母亲从丰邑逃难而来,安居于此,一直到他48岁起事。在这里,刘邦不仅和王陵、周勃、灌婴成为莫逆之交,也完成了他最初的人脉积累。村内现存历史古迹高祖饮马井、饮马亭、上马石、十二生肖拴马桩以及民俗村居

饮马亭

饮马亭以北大约100米的地方,两块带着岁月沧桑的石碑,竖立在苍柏之下,古朴而庄重。碑文记载:曰若稽古,沛西北隅刘邦店村为汉高祖故里,旧有泰山行宫由来久矣。帝初寒微,恒寄足焉,常昭告神前:予能除秦乱、践帝位,则重修宫殿,金塑神身。厥後泗上起义。饮马泉高祖称帝还乡饮马的地方,(重新修建的)虽然当时经历了几次大洪水,最后还是找到遗址,重新修葺而成。

传说中的上马石

村庄很多类似的石碑石刻。

如今刘邦店村的耐磨铸造企业已经发展到50多家,形成了安国镇新兴耐磨材料产业基地,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据说沛县政府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对刘邦故里进行开发和建设,我们期待着刘邦故里翻开新的篇章。


良品文化


我家乡是位于浙中金华地区的浦江县,处于金华市北部,南与义乌、兰溪接壤,北连桐庐,西靠建德,东旁诸暨。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唐天宝十三年(754)置浦阳县,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改浦阳为浦江,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201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国家民政部评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浦江素有“书画之乡”、“水晶之都”、“挂锁之城”、“绗缝家纺名城”等美誉。还是远近闻名的“毓秀之区”、“休闲之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发现于2000年,距今约9000--11000年,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万年浙江源头。2006年,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成为万年文化的新地标。

还有“江南第一家”“新光村”“高溪村”等富有文化气息古村落。其中“江南第一家”最为有名,”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是饮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景区内保存有郑氏宗祠、昌七公祠、老佛社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郑氏家祠始建于元初,结构宏敞,风格古朴。宗祠内高悬众多历代名人题匾和联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前厅及拜厅天井内有尊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虬劲,上薄云天。景区内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而入口区象征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和含义之丰堪称全国之最。

“江南第一家”不但富有独具特色的古镇风貌,而且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江南第一家数百年间家族人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其间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以及其清廉家风扬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迹载入《宋史》、《元史》、《明史》。该家规经宋濂整理带至南京,成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史上鲜见;还有"靖难之变"中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中国帝王著名历史迷案之一。

2006年被浙江省挂牌成立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5年5月22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曾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首期推荐“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


古汉语优者传播者


缙云县河阳古民居,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古民居,开发旅游二十多年,多次上央视节目,仍然不温不火的在那里


戎马十年了如烟


翁丁村,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村域面积6.3平方千米。

翁丁村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研究、村落格局和建筑价值,是恢弘的佤族司岗里史诗的完美呈现。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 之灵秀的意思。翁丁最为神秘的吸引力,也许就是任何人都要洗耳恭听的村寨心脏——寨桩、寨心、司岗里。

2012年12月17日,翁丁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翁丁建寨有400多年历史,为杨氏家族首先建寨,所以寨主职位在杨氏宗族中世袭继承。佤族习俗谁先第一个建寨谁就是寨主,翁丁村民早期是从缅甸佤邦绍帕、绍兴等地迁到沧源芒回,随着人员不断增多,田地不够耕种,杨氏就带领9户人家迁至今翁丁村,杨氏就成了头人,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杨氏、肖氏、赵氏、田氏四大姓氏以氏族为单位连片居住的生态村落。

翁丁村解放前属控角土司管辖, 1971年首次用“翁丁”作为这一片区的地名,当时是翁丁大队,后经过几次改动,1988年改为翁丁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