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画为什么有人说日课很重要,你对历代的日课怎么看?

启辉国画


书画重视日课,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良好传统。例如,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就是坚持日课的。他在《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他的日课就是逢单日学草书,逢双日学真书。先后临习过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也是坚持日课的,他说:“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可惜,当下许多搞书画的人,并不重视日课。

日课是一种门径,是形成肌肉记忆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书画艺术,特别讲究继承,讲究出处和来历,通过日课的临摹,可以广泛持久的学习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并不仅在思想上认识书画的技法技巧,更将这些技巧技法转变成指掌的肌肉记忆,最终在书画创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日课是一种借鉴,在比较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有镜子,人才能正衣冠;同样,前人的书画作品,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从中不仅可以照出自己的性情心性,还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通过日课,可以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

日课也是一种修行,艺术实际上就是人学,修行的高度影响着艺术的高度。书画的日课,也是修行的一个凭借,一个手段。在如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课中,身体力行,参艺悟道,不断地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最终在对人生和艺术的证悟中,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使德艺共进,德艺双馨。




王君敏


大家好!我是故事谜语诗画刘书立,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块交流,以本人的见解说一下。学书画要有始有终,话又说回来学书画跟别的不一样这是一条有始无终的路,也就是说,踏上这条路就要一步步走下去,半途而废是没有收获的,再说了艺无止境,所以说没有终点,踏上这条路,就要认识这条路的特点,比如路上的风景,路况高低等都要提前有个认识。

要想介入书画界,这里名人众多,大师云集,所以要想有所成就,就要虚心向好的老师学习,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既然不能飞,我们就要迈好每一步。不要听招生广告的忽悠,说些速成什么的,以我之见,书画是没有速成的。

比如说写字,我们开始的执笔、坐姿、也很重要,开始就要有个好的习惯,然后应该从点、横、竖、撇、捺入手,由简到繁,都要学习和体验,再学到好的方法时,并且坚持很重要。多临摹古人的古帖,少走弯路。

这里有个故事,说当年王羲之跟他父亲王献之学写字,写了一段拿给他父亲看,并问书法的秘诀,他父亲说咱家的院子里有几口大缸,你把这几口大缸的水写完后再来问我。从此王羲之日日练习写字,终于有一年他又把写好字拿给他父亲看时,他父亲说,有点模样了,快跟我写的差不多了,所谓的秘诀就是每天坚持,常年不懈,再写下去就会超过我的。

这是书画界流传的传说,也就是说,学书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常年坚持很重要。


故事谜语诗画刘书立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北源八字


首先,我认为日课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须的自律措施。能坚持日课的人,肯定是一个有目标有追求,对自己也有要求的人。说到做日课的榜样,最先想到了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是一套严格的修身计划,其中也包括习字。

第二个层面,我们专门说说书画日课。书画日课的必要性就更强了,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书法家或者是画家,一定会经历过日课的训练,可以说无一例外。书画不同于写作,它的变化和提高,在短期细微之处很难发现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重复磨练,耐得住寂寞如修行一般。

对于书法,我个人有些体会,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每一种书体,临帖背帖,从形似到神似,这种练习临摹都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又是书画进阶的必经之路。

没有毅力,很难持之以恒;没有计划和时间保证,很容易落空;在兴趣减退或处于瓶颈期徘徊时,很容易放弃,半途而废。所以学书画每天的功夫是必不可少,一日不练,长进就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成不了气候。

尽管书画属于艺术创作,需要有天赋,但是仅靠天赋也绝对是无所成的,必然是天赋加练习的结果。所以这种水滴石穿的功夫,是需要每天花费时间认真习练得来的,就如同欧阳修在《卖油翁》一文中所说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当你熟悉到眼观、脑思、手应配合完美,笔墨纸砚每一种工具在你手中得心应手,也许才能下笔如有神。

书画日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日课就是设定好每天的时间,每天的工作量,有计划的去实现目标的过程。终级结果是实现自己书画的进步和成长,日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阅而启


书画日课是每个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功课。

只要你学习书画,建议你一定要坚持日课。只有这样,你才会学有长进,攻克下无数个书画难关,最后才可能水到渠成,真正步入书画殿堂。

书画日课要学会拟定个人计划和步骤,在练习临帖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多练习不足的环节,多学习自己的难点、空白点,尽快补足相关知识,因书画源于文心。

每个学习书画的人,一般都会坚持日课。古往今来无论哪朝哪代哪位书画大家,基本都是从日课练习开始的,有的从小到老常年日课不辍。

第一:在字帖临摹前 ,一定要学会认真读帖、精读。只有认真读帖,才能更好地揣摩字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才能既有比较又有鉴别。才能将不像的部分观之入眼,记之于心,在每日的日课上书写出有新变化的新作。

第二:确定临习时间。根据书体因人而定,一般每贴坚持半年时间。

第三:在比较中进步。一是将写好的内容和字帖反复比较,不断修正,字怕墙上。二是自己的作品不同阶段比较,增强写好的信心。

临与摹是相辅相承的。临能够尽快出帖自我书写,而摹可以掌握结构位置学会间架。但要想尽快悟出笔法特点,能够独立书写,要以临为主,坚持多临多写。要相信“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道理。古语说得好“唱戏的曲不离口,写字的笔不离手”。





圣阳文化艺术组织者


我每天日课,尝试新画法,新的题材,新的勾图,新的色彩搭配,新的明暗对比方法,因此经常画坏,但我不怕画坏,因为创新就会画坏。怕画坏的人很没出息,他们默守陈规,不敢越雷池,终为画奴。很多名家都是在创新中塑造自我,走向成功。画画也和打仗一样,怕死就不会取得胜利。日课不是日日重复我,而是日日超越,改变思路,尝试新方法,突破旧框框。战士死在战场是最大的荣光,画家倒在创新的路上也是无上的荣光。那些进行流水作业的画家在公众场合表演再好,也掩盖不了他画中的恶俗。吴昌硕有自己的金石味,齐白石有自己的纯朴味,黄胄有自己的特色,吴冠中有自己的语言,而那个自称坐四望五的人字若鸡爪,画的线条千篇一律,还自称日课不断,终不是大家所为。


瓜爷888


书画重视日课,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良好传统。例如,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就是坚持日课的。他在《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他的日课就是逢单日学草书,逢双日学真书。先后临习过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也是坚持日课的,他说:“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可惜,当下许多搞书画的人,并不重视日课。

日课是一种门径,是形成肌肉记忆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书画艺术,特别讲究继承,讲究出处和来历,通过日课的临摹,可以广泛持久的学习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并不仅在思想上认识书画的技法技巧,更将这些技巧技法转变成指掌的肌肉记忆,最终在书画创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日课是一种借鉴,在比较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有镜子,人才能正衣冠;同样,前人的书画作品,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从中不仅可以照出自己的性情心性,还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通过日课,可以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

日课也是一种修行,艺术实际上就是人学,修行的高度影响着艺术的高度。书画的日课,也是修行的一个凭借,一个手段。在如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课中,身体力行,参艺悟道,不断地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最终在对人生和艺术的证悟中,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使德艺共进,德艺双馨。


华夏天空HXTK


画重视日课,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良好传统。例如,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就是坚持日课的。他在《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他的日课就是逢单日学草书,逢双日学真书。先后临习过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也是坚持日课的,他说:“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可惜,当下许多搞书画的人,并不重视日课。

日课是一种门径,是形成肌肉记忆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书画艺术,特别讲究继承,讲究出处和来历,通过日课的临摹,可以广泛持久的学习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并不仅在思想上认识书画的技法技巧,更将这些技巧技法转变成指掌的肌肉记忆,最终在书画创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日课是一种借鉴,在比较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有镜子,人才能正衣冠;同样,前人的书画作品,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从中不仅可以照出自己的性情心性,还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通过日课,可以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

日课也是一种修行,艺术实际上就是人学,修行的高度影响着艺术的高度。书画的日课,也是修行的一个凭借,一个手段。在如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课中,身体力行,参艺悟道,不断地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最终在对人生和艺术的证悟中,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使德艺共进,德艺双馨。


刘敦杰


应该


含峰


古人识字初始,用石笔(石条或石棒)在石板上写字,以节省费用,家庭条件好的才用得起文房四宝。完成识字课程后就都用毛笔写字了,日常书写学习的内容都用毛笔,学画也是一样。尤其书法,在古代的科考中格外重视,文章再好,字写不好,是无法中举的,势必迫使学子们要练字,像今天孩子们每天做作业一样去练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课“。

古今凡学,都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方可成就。明代《增广贤文·劝学篇》中说道:”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意思是说:练一天,有一天的功夫,一天不练,以前十天的功夫就白费了。可见做”日课“多么重要呀!不光是书画,其他功课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