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在贵州遵义的赤水竹国家森林公园,浩瀚的赤水楠竹让每一个来这里避暑休闲。度假的旅客无不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走进这片竹海,一片片绿意和清新扑面而来,让人顿生大自然的天秀之美。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原来的赤水是没有这种楠竹生长的,那么这片一望无际的脆林是怎么来的呢。

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根据史书记载,在过去的时候,赤水河畔山清水秀,人烟稀少。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连连战乱,民不聊生,外地的贫苦人民为了谋求一条生路,开始沿赤水河而上来这里安家落户,如今赤水河一带的人们的祖先,大多是从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迁徙而来的。楠竹种植最大的省份便是其中之一的福建。

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在这些迁徙而来的人群中,有一对黎氏兄弟,因为家境贫寒,家里的老大黎理泰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独自出门去闯生活。在大约公园1755年(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他与远房兄长从福建来到贵州。因为帮助了一个贵州本地人周氏打赢了一场官司,周氏感激这兄弟俩,收留他们在店里跟着做生意,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黎理泰。在贵州安稳下来之后,他又把在家乡的二弟、四弟、五弟接到贵州来,三弟因为母亲年老不愿远行,在家照顾母亲。在之后,他又回了一次家,但是母亲还是不愿远行,他便让三弟好好照顾母亲,并在回来的时候,挖取了四根楠木竹母带回贵州,象征四个兄弟在异乡安家。在经过一番周折和花去三百多两白银之后,总算到了贵州赤水,并且将竹母种在了房子后面,在精心抚育之后,成活了三颗。

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原来赤水的竹子只有斑竹、苦竹、水竹等几个品种,这些竹子生长周期长,杆茎细小,一般用途不大。但是楠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也高,并且竹干粗直,材质坚韧,用途很广,于是村民纷纷拜访移植。黎氏兄弟十分好客,每年都将竹母赠送给络绎不绝的求竹者。经过百年的种植,终于形成了方圆十里山坡竹海望不到头,一篇绿海。

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虽然在国民党时期,赤水楠竹因为不知控制的肆意砍伐,导致发展十分缓慢,甚至还有日益缩小的情况。但是在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护林防火、扶育更新、移栽种植等一系列的措施,如今已经形成了3200公顷的楠竹面积。

贵州赤水有一片浩瀚的竹海,一望无际,他们的起源却只是四根竹母

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领略竹海风光,还可以听“天锣”、“地鼓”在绝壁间来回响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