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天管地管空氣 這名援鄂護士人送綽號“邵三管”

4月21日15:30,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專題第54場新聞發佈會召開。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士、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邵青青分享在湖北武漢抗疫一線的生動故事和感悟體會。

管天管地管空氣 這名援鄂護士人送綽號“邵三管”

邵青青

趁著休息時間,10天疊了200只千紙鶴

邵青青所在的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主要在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工作。隨著治癒患者出艙人數增多,留在艙裡的患者情緒難免會有些焦躁,有很多患者需要心理疏導。

在一次聊天中,邵青青詢問很多患者出艙後的心願是什麼,有人說回家、有人說想去武大櫻花、有人說想再看看長江,最讓她難過的一位大姐的話。那位大姐說,自己有些呼吸不暢、胸悶、難受。她就趕快為大姐做了仔仔細細的檢查,生命體徵、血氧飽和度、血壓都非常得好,特別正常。但是大姐還是難受,邵青青意識到是心理作用,於是讓她一起做深呼吸,深吸氣、慢呼氣,這樣調整之後,大姐說好了很多,緊接著,大姐就問了邵青青一句讓她至今內心特別酸楚的話,大姐說:“你是河南醫療隊的嗎?你們什麼時候離開這裡?你們會不會給我們藥物?你們害不害怕我們?你們會不會不管我們了?”

邵青青趕緊安慰她:“您不用擔心和害怕,我們都在你身邊,等你們病情好轉、都出院回家。我們不會丟下你們,您不要多想,好好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

聽到這話,這位大姐突然哭著說:“謝謝你啊,河南醫療隊。請你們一定不要丟下我們,救救我們!”

這些讓邵青青產生一個想法,如果能夠用一個小物件兒讓患者寄託希望和放鬆心情,應該是心理疏導上很不錯的一個方法。

於是,從2月16日至2月26日,她就趁著休息時間,10天疊了200只千紙鶴。每一隻千紙鶴上面都寫著不一樣的祝福、不一樣的心願;希望200只千紙鶴能承載著每個人的夢想早日康復平安飛出方艙。

管天管地管空氣 這名援鄂護士人送綽號“邵三管”

2月27日,邵青青為患者發放千紙鶴時,患者收到紙鶴的反應震撼到了她,不僅僅是感謝,他們很多人都激動得哭了,其中一位叔叔說:“我會把紙鶴放在最貼身的衣物口袋中去保存,我們趕緊康復,你們醫護工作者早日平安回家”,感動了每個人;還有一位阿姨拉著邵青青的手說:“明天就出院了,出院前能收到你送的禮物、能再見一次你工作時的背影我很是滿足,特別想見見你去掉口罩的容貌,如果可以,我們相約明年武大櫻花樹下再見。”

獲得了一個“邵三管”的美稱——管天、管地、管空氣

邵青青被親切的稱為“邵三管”,對於這個稱呼,和她在武漢的分工有關,邵青青是護理第四大組總感控負責人,除完成艙內的護理工作外,還負責所有人員安全防護工作以及艙內所有關於感染等相關問題的協調安排及處理工作。

穿脫防護服是防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次進艙前,在按照流程穿好防護服時自己先檢查,然後邵青青再進行二次督導檢查,既然身為感控總負責人,就要對每一位隊員真正的負起責任。這是她感控工作的“鐵規”。

管天管地管空氣 這名援鄂護士人送綽號“邵三管”

有一次,一名隊員的護目鏡鼻子兩旁稍微有一點兒漏氣,如果不細看根本發現不了,他自己感覺沒問題,但在邵青青這兒就被攔了下來,要求他重新更換,雖然已經穿好整套防護服,再重新更換護目鏡會比較麻煩,但絕對不能將就,必須嚴格執行。當時她態度很嚴肅,板著臉,當著醫護小組人員的面,讓他重新穿戴防護服和護目鏡,並告訴所有人員:“這是第一道關,必須重視,有一項穿戴不合格的地方,就不能進艙工作!

時間久了,慢慢的,大家都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每次不管是進艙、還是出艙,都會自覺找邵青青審核檢查;平日的生活中,這樣的嚴格要求也不例外,駐地酒店所有地面都要按照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劃分好,消毒到位,隔三差五的她都會突擊檢查1到2次,看看大家否按照要求執行。

就這樣,邵青青獲得了一個“邵三管”的美稱——管天、管地、管空氣。不管是院士還是院長,進艙都得受她的監督做好防護,是為管天;在住所處,所有地面都要按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劃分好,消毒到位,是為管地;不讓一個病毒存活在空氣中害人,是為管空氣。

在武漢一線,邵青青和戰友們共計相處了40個日日夜夜,不管什麼時候,感控相關問題都是放到首位;3月9日休艙時,青山方艙醫院取得了醫護人員零感染、零投訴、患者零死亡、零復發的最佳成績。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實習生 張雨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