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论》


浅谈《伤寒论》

中医所谓的经方,就是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使用的处方,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经方的源头已不可考,有说是源自佛教,也有说是自伊尹开始立经方,诸说林立,其实源头的考证已不重要,而经方的使用方式与计量才是研究中医所该面对的主题,医圣张仲景是继承经方,并且将经方条例化的第一人,他采用内经热论中的六经辩证的方式来发扬经方,使得后世中医使用经方时在辨症上有所依循,所谓经方,就是经典之方,举凡中医开立处方时,以经方为基础方,然后来做增减,就是所谓的经方家,而它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之方,是因为它治病的效果,它讲究的是一剂知,二剂已,这指的是一开始得到初起之病时就立刻使用经方,还有也指的是无论到何病,服用经方后,也是吃完第一碗药后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其效果很好,因此被称之为经方,由于经方所选用的中药都是俯拾可得的药材,因此药价极廉而且到处都有,所以无论贫富,人人都负担得起,所以又是很经济实惠之方。

用好经方的前提就是要研习完《神农本草经》,熟知每味中药的药性,加上熟读《黄帝内经》,才能具备有研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能力,当学完伤寒与金匮后,再去研究其它的中医名家著作时就不会被误导,研究中医古籍时就可以汲取精髓,不再浪费时间于读许多无用的书籍,将来以经方为基础加上在诊断病人时,针对特殊状况进行增减一些药物,只要发现病人有需要,就可以使用,如此的处方就是经方。

经方的使用是依据六经辨症法则来做出诊断,病之初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阳;若进入阳明则不再传,就停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则可能进入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必须学习好条辨;每个条辨是“言简刚中”,扼要有条理。当诊断正确时,处方自然就浮现于脑海中,这时就可以看到很快速的效果,《黄帝内经》有云 : 能知阴阳者,可以为医。整部伤寒与金匮就是在讨论阴阳,阴阳是互生的,也就是说阴虚时如果使用阳药,则阴将自回,而阳会固守阴,使其不再流失,如此阴阳相合就是正常,当病人出现阴虚时就立刻使用阳药,不但可以立刻治好病,同时可以预防阳虚的现象出现,没有阳虚就没有阴实,也就是说阴实阶段中医是可以预防的,如果使用西医的名辞来说明这个阶段的话,就是现代西医所谓的癌症,因此传统中医学是可以预防阴实发生的,当然病人必须是遇上经方家时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所以有些中医比经方家少掉两个阶段的诊断与用药,就是不知何谓阳虚与阴实的定义,因此千年以来我国就出现二派天南地北完全不同想法的中医,这就是温病派与经方家的差别所在。

西方医学完全不了解阴阳的观念,所以做出来的医疗方式都很容易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说他们喜欢使用维生素来滋补身体,而维生素就是阴,殊不知如此一来人体内的阴就会累积起来,日积月累之后就会产生阴实,这就是癌症的来源而不自知,这是最可怕的地方,所以我辈宏扬的经方才是真正可以造福人类的正确医学之所在,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传承下去,经方是无可取代的医学,也是唯一可以真正治病的医学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