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什麼?鈔票還是黃金?原來這才是財富!

財富是什麼?


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存在的疑惑,從字面上看,“財”,左邊一個“貝”,指金錢。右邊一個“才”指才能、才華、才幹。“富”是“屋簷底下一口田”,意味著家裡充實,不缺吃不缺穿。延展開來,“財富”的字面意義就是有可供自己支配且較為充實的錢、物和才能。


首先來看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


小明有一個蘋果,小王想要這個蘋果。小明對吃蘋果的喜愛程度一般,對他來說,蘋果值0.5元。小王特別喜歡吃蘋果,他覺得一個蘋果值1元。結果小王花了0.75元從小明手裡買到了蘋果。


財富是什麼?鈔票還是黃金?原來這才是財富!


簡單分析一下:我們可以把一個蘋果看成財富,同樣的財富在不同的人那裡,其價值也是完全不同的。這好比小說中的守財奴,把大把鈔票放在自家保險櫃裡,看似十分安全,然而這些財富並未給他帶來效用,“有錢不用,等於沒錢”。小明和小王通過交換,使各自的財富增長了0.25元。因此通過交換,使對應的財富掌握在最能發揮其效用和價值的人手中,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


故事二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掛,街道無人,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靠信用度日。

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檯,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本錢。

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

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欠機器廠老闆的錢。

有了1000元,這名機器廠老闆衝到旅館付了他所欠的房錢。

旅館店主忙把這1000元放到櫃檯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

此時那人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


簡單分析一下:這一天仍然是小鎮上慵懶無聊的一天,沒有人生產了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了東西,可全鎮的債務都還清了,大家都開心地覺得自己的財富增加了。旅客放在櫃檯上的1000元就是財富來源的本金,這1000元是通過勞動賺來的,而當這1000元在小鎮流動時,實質上是勞動的價值在流動,通過這1000元的流通,每個人都還清了欠款,相當於變相地賺了1000元。所以讓你的資本流動起來!流動產生價值。


財富是什麼?鈔票還是黃金?原來這才是財富!


以上兩個故事雖然簡單有趣,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非常深刻的,它揭示了財富的來源——流通交換。你有什麼值得被交換,你就有多少財富。而不同的人用來交換的東西不同,獲得的財富自然也不一樣,可以將這些人大致分為三類:


1、勞動出讓者。這個群體是社會中最普遍存在的人群,也即我們常說的工薪階層,他們擁有的資源就是他們自身的時間和勞動技能,通過出讓時間+勞動來換取財富。


2、資源配置者。這類人不是資源的擁有者,但是他們通過去規劃、設計資源該如何配置與優化,從而創造出更高的財富價值,並佔有這部分增加的價值。


3、資源投資者。

社會上的很多財富看似是歸資源配置者所有,但實質上卻是資源的投資者。好比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作為法人代表負責經營管理,但這家公司創造的利潤並不屬於董事長,而是屬於全體投資這家公司的股東所有。


有一個較為恰當的例子可以比喻以上三類獲取財富的人群:勞動出讓者是一個個選項,資源配置者將這一個個選項組合成一道選擇題,資源投資者則是選擇題的答題人。


美國著名理財大師喬治•S•克拉森說

“財富就像一棵樹,它從一顆種子萌芽。你存下的第一個銅幣就是種子,它能長成一棵財富的參天大樹。你越快播下那顆種子,財富之樹就會越快開始生長。你持續不斷地儲蓄,越虔誠地為這棵財富之樹澆水施肥,你就能越快地享受到它的蔭庇。”


財富是什麼?鈔票還是黃金?原來這才是財富!


總結一下:財富的來源,即交換與流通。而這兩者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所擁有的資源稟賦也不盡相同。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優劣勢,提升勞動技能,適當進行投資,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從容、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