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關於考研的獨白

今天下午3點整,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公佈,30年來都沒有關注過的事情,今天一下子和我密切相關了。


2019年9月的某一天,我突然萌生了“明年要考場試”的念頭,這全都拜今年6月份的社工中級考試差一分所賜,心有不甘,於是稀裡糊塗地報名了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報完名才開始瞭解考研是什麼,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表示:


A:“現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要全國統考……”

我:啊……(早知道就不報了)


B:“還有兩個月就要考試了,你才開始啊?人家已經準備大半年了……”

我:啊?那我一門課都來不及看呀!


C:“工作那麼忙,你確定有時間複習嗎?”

我:我想時間擠擠總會有的吧。

(事實是——上學期是我最忙的一個學期)

…………

這是一份關於考研的獨白

越問越煩躁,越問越想放棄,但我就是屬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個性(報名跑馬拉松就可以看出來),搜了一圈參考書,馬上下單。沒幾天,書一本本都到了,鋪開了覆蓋滿整整一張書桌,看著一桌書,我默默地想:兩個月,我至少要把這些書都翻一遍,不然豈不浪費錢財了。


然而,從我拿到書開始,學校開始迎接各項檢查,忙得團團轉,壓根沒有翻書的機會。我帶了一本《肖秀榮考研政治1000題》回家,放在床頭,助眠作用相當好。週末,斷斷續續翻了翻《教育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學基礎》,還有一套(三大本)的《考研英語(二)》遲遲未動(英語實在太渣,啪啪打臉)。11月主題教育轟轟烈烈,12月年終考核紛紛揚揚,每天忙到暈頭轉向,晚上加班,週末加班,考研這碼事兒完全被我拋到了九霄雲外。


不管我多忙,時間的腳步不會放緩。考試前一天,我加班到晚上9點,回家倒頭就睡,第二天醒來已經是7:30,8:30開始考試,我8:28分才抵達考場。一夜風雨後的江大灰濛濛一片,寒風一個勁兒地往我羽絨服裡鑽,真是“屋漏偏逢連雨天”,緊張、焦慮、冷。

這是一份關於考研的獨白

每場考試整整3個小時,不能提前交卷。兩天,我儘自己的全力,實實足足寫了12個小時,64面紙,沒有浪費一分鐘。當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的手控制不住地顫抖,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委屈:何苦要這麼趕這麼一場341萬人的考試來為難自己?第一次感覺自己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後再也不考試了!!!


然而此刻回首,當時委屈和憤恨全都煙消雲散了。成績已然揭曉,專業排名第5,複試未可知,但卻坦蕩從容了許多。結果無法改變,但收穫滿滿。


或許有人會問:你為什麼要考研?我的回答很簡單:焦慮。社會的發展帶給我莫大的焦慮,我很明顯地感受到社會的軸承越轉越快,人需要的知識越來越多,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巨大的離心力下,如果不奮力往中心靠攏,被甩出去的危險就越來越大。如果將我從教師這一身份中剝離,再扔到社會的大熔爐裡,我能很好地活下來嗎?以此為標準,

需要重新架構知識體系和鍛鑄核心能力系統,這肯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得一步步紮紮實實地進行。


我想,不管在什麼樣的單位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都是人生的一座座“圍城”,我處於“學校”這樣一座圍城當中,收穫著一定的安全感和價值感,但我時不時都想要跳起來看看,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有著“圍城”內沒有的“五光十色”?在這樣不斷“向外張望”的跳躍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熱烈和豐盛。


知識能帶給我更廣闊的世界、更豐富的視野,也使我越發想去知識的邊界看看;自身能力發揮作用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實際回報,也會讓我更有衝勁兒,更有責任心。此次考研扮演的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過客,種下了不斷學習、終身成長的種子,若能結出“幸運之果”,那也就是附加值罷了。


所以說:

當你在為未來踏實努力的時候,

那些你以為永遠看不到的風景,

永遠見不到的人,

你要的一切,

都在一一向你走來。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