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写清楚是一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无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

提高技能的最有效方法,

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

这种通用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把话写清楚是一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说话好像是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要能把话说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实话,我的语言沟通能力不强,以前每次和别人交流,常常会准备许多铺垫,结果虎头蛇尾,我说得很乱,对方听得很懵,所以这次我尝试写【小语记】,围绕一个观点,清晰条理,锤炼笔力。

我是一个间歇性感性,间歇性理性的矛盾体,某些方面的感知能力特别敏锐,导致有时候感性到莫名地哭得这么歇斯底里。我曾经刻意训练过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就会特别冷静,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更不会安慰别人。不管是哪一种表现形式,都需要审视,都需要提高品质,只有高品质的感性思维、高品质的理性思维高度融合,才能成就自我。

所有的能力,都是刻意练习而来,完全没有天赋一说,正如再好的美玉,不经过抛光、雕琢、打磨,也就是一块石头而已,无法闪亮他本应该有的光亮。所以为了有高品质的输出,我开始刻意练习,在有限的一千字左右,把话写清楚,让读者看得明白。

“刻意”就是有意识地练习,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不能是低层次的反复,更多的应该是深入体会思考的过程,痛苦地寻找合适的表达。命题作文是一种练习,逼迫你写不熟悉的领域;反复修改也是一种练习,强迫你回头审视已经写出来的东西,不停打磨,不停修改;大量的阅读和分享也是一种练习,把你的内存和输出扩大,变得更深刻;坚持写作更是一种练习,反复梳理自己的价值观……

持续的刻意练习就是大脑做有氧运动的过程。写作的底层思维是价值观的输出,那么频繁的输入与多段式人生的重叠,价值观也是一个被反复迭代的过程,写作是把这个过程文字化,具体化的呈现在自我面前,价值观越来越清晰,思维逻辑就会越有条理,表达也就会越清楚。

我很佩服的作家村上春树,他并不是写作科班出身,也不是童子功,而是30多岁才改行从事写作,他的生活非常自律,每天晚上9点多休息,早上4点多起床,雷打不动,常年如此,每天写4000字,必须写好再出去跑步,其他时间用来读书,旅游,听音乐享受生活等。我很喜欢的专栏作家连岳,每天5点起床,坚持日更,跑步,隔日断食,即使是一篇放假通告也会获得大量赞赏。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自己的身体,让健康常伴,刻意练习自己的思维,让输出不断

虽然我不是以写作为生的人,但每一个写的人可能都有体会,能够酐畅淋漓精准到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能够条分缕析写清思考是一种多么大的收获。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文字还是治愈自身的一种方式,当我被情绪折磨得发疯时,写出来的文字,能够脱离我成为独立的存在,写完一段文字,我可以放下,甚至可以遗忘。

坚持长期地刻意练习写作,或许成不了作家,但我们一定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文来自:洪梅的微习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