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事件認知評價和情緒的發生變化有什麼關係?

人的情緒的發生變化和對人對事件認知評價有很大關係,下面我們看看心理學家Lazarus情緒認知理論:

Lazarus情緒認知理論

Lazarus(1966,1970)是情緒認知理論的另一位傑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他建立了迄今為止最著名的認知理論框架,形成了一個十分有影響的學派。他將情緒定義為一種“反應綜合症”(response syndrome),他認為不能把情緒歸結為單純的生理激活、內驅力或動機等某一種單一變量。他說道:“導致放棄情緒概念的某些建議,既非產生於情緒生理記錄儀器不夠靈敏,也並非由於人們的內省缺乏準確性,而是由於‘範疇的錯誤’;情緒一詞不能歸屬為一個事物,而應歸屬為一個綜合徵,像一種病是一個症候群一樣。”同時,他強調,人與所處的具體環境對本人的利害性質,並決定他的具體情緒;同一種環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它對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意義,而這種意義是通過不同人的認知評價來解釋的。拉扎勒斯在此提出了他全部理論的主題:情緒是對意義的反應,這個反應是通過認知評價決定和完成的。

Lazarus繼承並發展了Arnold的評價觀點,並將Arnold的利害評價擴展為一個更加複雜的概念化評價過程(Lazarus,1991)。如圖1所示,“好的或有利”的評價可以從概念上分為多種類型的益處,而“壞的或有害”則可以分為多種不同形式的不利和威脅。評價的結果是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情緒。


人對事件認知評價和情緒的發生變化有什麼關係?

圖1 Lazarus的情緒評價模型:有利、有害和威脅的類型


Lazarus認為,有機體經常搜索環境中他們所需要的線索和需要逃避的危險,對每一個刺激物與自身的利害關係進行評估,如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幸福是否有關係?事件與自己的目標是否一致?該事件與自己的自尊有多大程度的相關?這種評估是不斷進行的、多回合的,分為初評價和再評價(如圖2)。初評價有三種類型,當刺激被評價為與自己無關時,評價過程立即結束;當刺激被評價為對自己有益時,這種評價表徵為愉快、舒暢、興奮、安寧等情緒;當情境被評價為有害或使人受傷、緊張時,產生失落、威脅或挑戰的感覺。嚴重的緊張性評價表徵為應激。再評價是初評價的繼續,它經常發生在對威脅或挑戰的評價中。包括對所選擇的應付策略的評價,以及對應付後果的評價。情緒喚醒是通過對情境的再評價並在所產生的活動衝動中得到的,其中包括應付策略、變式活動和身體反應的反饋後果。這樣,每種情緒均包括它自身所特有的評價、活動傾向和生理變化。三者構成一種有組織的情緒反應症候群。三者的具體組合構成的鐵釘模式,就是具體情緒。


人對事件認知評價和情緒的發生變化有什麼關係?

圖2 Lazarus的情緒評價過程


應付(coping)是Lazarus理論的另一個重要概念。個體存在尋找特定刺激並對其做出反應的傾向,這種反應傾向塑造了我們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刺激不斷髮生變化,個體也不斷地應對它們,個體的認知和情緒反應也隨之發生改變。Lazarus將應對過程分為兩類,第一種類型是對威脅或傷害採取直接行動,情緒是促成這種行動的重要部分。我們徘徊在成功和失敗之間,這表明我們的認知和情緒也處於波動之中。第二種類型涉及再評價,是沒有任何直接行動捲入的認知過程。在現實或者不現實的層面上,我們可以進行從積極到消極的再評價。所有信息都會被評價和再評價,因此我們的情緒生活中就出現了複雜的扭曲和轉向。

Lazarus的理論與Arnold一脈相承,並且將評價過程發展為一個更加複雜的體系。評價不只是“好的”或“壞的”,而是一種“關係意義”(relational meaning)。評價負責將個人與環境或事件整合為一種關係意義。當關系意義影響到個人的慾望或動機,情緒會內附一種先天的行為傾向,應付過程可能與行為傾向一致,或者衝突,甚至會支配控制。後來,為了強調動機在情緒中的作用,Lazarus將自己的理論稱為情緒的“認知—動機”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