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TV動畫「文豪野犬」第3季 人物:田山花袋

一、何謂私小說?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久米正雄

當十九世紀法國文豪左拉在歐洲文壇舉起了自然主義思想旗幟的時候,而日本的文壇正處在吸收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階段,在這樣的契機下,產生於日本大正時代的私小說受西方與日本自然主義思想影響,在二十世紀初期一出現就被認為是日本近代文學的主流,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初稱呼自傳小說、自白小說、自我小說,1920年開始“私小說”一詞就陸續出現在報刊雜誌上。大正十年即1921年,作家久米正雄就撰文認為小說作者本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是敘述者,寫作內容都是作者自身生活經歷和內容,並將之進行藝術加工,就可以稱為私小說。這樣的小說描寫手法與左拉的自然主義文學創作思想截然相反。1924年至1925年間,久米正雄發表《私小說和心境小說》,為私小說確認文壇地位,認為私小說是日本純文學,體現了日本人審美情趣和價值體現。私小說從此得以正名。實際上,日本 的私小說雜糅了很多文學創作流派,不管是西方的唯美主義、浪漫主義,還是自然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都用了書寫自我的方式將其揉捏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文學現象。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田山花袋

在產生“私小說”這一理論前,日本就已經有類似私小說的文學作品,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推崇者,1907年,田山花袋發表《棉被》,文中大膽的描寫和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波動,引發了當時日本文壇的激烈討論。一般認為該小說是自然主義文學過渡於私小說的開山之作。二十世紀初期私小說在日本文壇呈現鼎盛之勢,除了幾位少數作家沒有涉及私小說,其他大部分作家都投入到私小說的創作中,同時也對中國五四運動時期創造社的文學創作有極大的影響,其中典型代表有郁達夫,郭沫若等人。

二、文壇的震驚之作——《棉被》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小說《棉被》

中篇小說《棉被》裡面的主人公時雄的原型就是作者田山花袋,他根據自己與女弟子美知代的交往過程中間的某段經歷寫進小說裡,是完全沒有藝術加工的個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主人公時雄人到中年,已經厭倦了妻子和家庭生活,每天生無可戀。而女弟子芳子年輕貌美、充滿活力,這令時雄對自己的女學生產生了愛戀,並將其想象成自己的情人,每天在傳統與出軌中反覆糾結。當得知芳子有了男友,因為自身的無法擁有而趕走芳子,試圖拆散這對年輕的情侶。最後芳子離去,時雄伏在芳子的棉被上,聞著被子上芳子遺留的氣味而哭泣。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這驚世駭俗的描寫一經發表就震驚了日本文壇,而文中對少女的迷戀又令人想到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三島由紀夫曾寫書評認為《睡美人》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意淫的極致,而田山花袋將真正中年男人個人的生活與對少女的迷戀與慾望赤裸裸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也猶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切割著日本文壇的文學創作。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電影《美國麗人》劇照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電影《重慶森林》截圖

1999年上映的電影《美國麗人》裡男主人公也是爆發了中年危機,他愛上了一個花季少女,在他的幻想中,女孩子躺在玫瑰花瓣中肆意開放;1994年電影《重慶森林》裡快餐店女招待阿菲愛上了編號 663的警察,她偷拿到他的鑰匙趁他不在時常潛入他家,慢慢改變他的生活,將床鋪上的長髮扔掉換上新床單。人類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大家都遮掩不住內心的愛情與慾望,大家都想嘗試抓住自己可能抓不住的東西,有些可能修成正果,有些只是愛的徒勞罷了。

電影用影像表達人性,川端康成用老人與睡美人的故事講述美與死亡,而田山花袋用比日記還要清晰的筆觸寫出了自我的慾望,將自己解剖乾淨放在手術檯上任人瀏覽評價。田山花袋在《小說作法》一文中寫道:“我的《棉被》與作者沒有任何考慮。既不是懺悔,也不是故意選擇那種醜事而寫下來。只不過把自己在人生中經歷的某種事實展現在讀者面前罷了。”這也是私小說的另外一個特點,除了我筆寫我事之外,還有著如實書寫和懺悔之意。

田山花袋在1904年成為隨軍記者參加日俄戰爭之時,就認識了自己的粉絲岡田美知代。兩人鴻雁傳書,陷入熱戀。這段真實的愛戀經歷是寫作《棉被》的藍本,真實的岡田美知代並沒有作品中的芳子美麗動人,這也有作者的藝術加工在裡面。文中也寫出了自己妄圖佔有女弟子的卑劣心理。作者在文中最後寫道:“

時雄來到芳子房間,用她改過的棉被捂住臉,盡情地聞令人依戀的女人味。不知怎的,時雄竟然心跳起來。性慾、悲哀、絕望,猛然向他襲來”,這也是田山花袋曾經在一文《露骨的描寫》中倡導的寫作方針“露骨描寫,大膽暴露”。這種精準又複雜的自我剖析,凸顯出其人性真實的一面。

三、對中國作家的影響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郁達夫


《棉被》: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沉淪》

日本私小說最先影響的就是留日的中國學生,如郁達夫,郭沫若等人。郁達夫作品《沉淪》,郭沫若作品《漂流三部曲》等都有私小說的基本特點,就是可以在作家身上可以找到原型,都呈現出情感上的苦悶憂鬱,將自己的私生活公佈與眾。當然後期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壇還出現過身體寫作的潮流,比如木子美之類,這就已經文學偏向,從自我個性解放滑入墮落的深淵。

而當時留學日本的郁達夫等人,他們創作私小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流落異國他鄉,本身狀態就是沉悶苦楚,留學階段又正處於私小說的快速發展期,耳濡目染也接受了私小說的創作思想。尤其在郁達夫的小說《沉淪》裡體現淋漓盡致。郁達夫在《自序》中說:“《沉淪》是描寫著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鬱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裡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郁達夫的《沉淪》帶有當時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特點,但與田山花袋的《棉被》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都是剖析自己,帶著作者的影子,但是田山花袋更多是對自我進行懺悔,而郁達夫的作品上升到國家社會原因。一個偏於內向,一個偏於外向,一個遊離歷史,一個對外開放,反映社會。同樣的哭泣,郁達夫這裡悲的是國家,是自己,是命運,而田山花袋哀的是內心的慾望與懺悔。

田山花袋認為,遠離社會與時代,迴歸個人,去掉文明價值判斷,就是如實記錄生活,才是最好的創作。所以日本的私小說,更多是一個自我的真相。留下了渾濁的淚水的時雄老師,應該又再度回到自己厭倦的中年生活裡,經歷了沙漠的熱情,回到自己荒涼的生活。這樣的自我暴露能否得到拯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