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醫療隊全體156位隊員充分發揮多學科、整建制醫療隊跨學科合作的優勢,在治療上重視個體化、精細化,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記者 | 周 潔


武漢按下“重啟”鍵之前兩天,4月6日,上海市支援雷神山醫院472名醫療隊隊員平安回家,這支龐大的回滬醫療隊中,也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156名醫療隊員。他們來自呼吸科、急診危重病科、心內科、心理科等23個臨床科室,全面接管雷神山醫院C1病區,共同參與接管C3病區與ICU。

截至4月4日關艙返程,市一醫療隊累計收治了118名確診病例,其中重症49名,危重症12名,ICU轉出9名,出院93名。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4月4日,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關艙返程

回首過去一個多月的難忘經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領隊、市一副院長劉軍內心澎湃。“這是人生的光榮時刻,我們並不覺得辛苦或者危險。武漢的歷練,我們有幸能參與其中,這是作為醫務工作者難得的經歷和榮譽。”他說。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劉軍在返程前為隊員們講話

不斷學習、不斷磨練

2月19日,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到武漢。“剛到的時候,氣氛還是比較緊張的,踏上武漢的土地,醫護人員都有一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

當時,醫療隊的隊員們看到的,是醫護人員一邊接收著各地運來的患者,建築工人一邊修建病房的忙碌場面,所有人步履匆匆,連嗓門都大了很多。

上海醫療隊員們到達後幾乎沒有休整,2月23日開始正式接收患者。劉軍介紹,醫療隊的工作總體上進行得非常順利,但畢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困難也客觀存在。

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啟用病房。“雷神山醫院是一所邊建邊收治的醫院,我們到的第二天,病房才正式交付,因此,我們還有驗收查房的任務,比如房間的排水好不好、負壓病房是否漏氣等等,病房裡的各項物資設備,也需要我們來配備齊全。”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初抵雷神山時期,醫療隊為開辦病房做準備

恐懼心理則是隊員們必須要過的一道難關。“到武漢之前鋪天蓋地的報道,不僅讓老百姓心裡發慌,說實話,醫護人員其實也七上八下。”

戰勝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弄清楚恐懼的源頭。“一定要學習。”為此,醫療隊要求隊員們每週組織兩次業務學習,邀請了第一批支援金銀潭、第三批支援武漢三院的市一專家講課傳授經驗,讓隊員們對於新冠病毒有更深入的認識。“經過學習和一週的實戰,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知一下子就有了質的飛躍,明顯感到大家的士氣和信心都增強了。”

面對病毒強大的傳染力,劉軍總是囑咐大家,小心小心再小心。醫療隊裡相當一部分醫護從來沒有穿脫過防護服,為了將流程的把控做到萬無一失,“每天提醒還不夠,我們配備了專門的護士,在更衣室裡監督大家穿脫防護服,這也是我們控制院感的關鍵一步”。

在雷神山醫院待得時間長了,大家思鄉的情緒也濃烈了起來。“做好隊員的思想工作很重要。幸好,我們之前就考慮到了這一點,這次我們醫學心理科主任程文紅隨隊到了武漢,她不僅為我們醫療隊和我們管理的病人服務,還成為了雷神山醫院心理工作組組長。”

除此之外,程文紅主任還會為隊員們組織“巴林特小組”討論會,邀請醫護人員說出自己的感受。針對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無暇頻繁參與線下討論的特點,醫療隊更多采用線上“聊吧”的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我們上海醫療隊的業務水平經得起考驗,訓練有素的,所以儘管有過艱難時刻,但大家都挺過來了。”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程文紅主任為隊員們組織的“巴林特小組”討論會

年輕骨幹,挑起重任

為了讓市一156名隊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劉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組織架構。醫療隊設置了護理組、院感組、專家組、後勤保障組,“各小組各司其職,確保我們的醫療活動有序進行”。

“治療上要規範,要符合國家要求,尤其是出院標準上,嚴格按照指南操作。”在此基礎上,醫療隊也把上海的個體化、精細化特點帶到了雷神山。

對於輕症患者,醫療隊更為關心的則是病人的康復。“許多病人跟家人分開,甚至不知道家人在哪裡,病房裡待久了,可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所以我們對於病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關注。如果我們能在萌芽狀態及時介入,做好心理疏導,對於患者的康復也是事半功倍。”

劉軍告訴記者,此次趕赴雷神山的醫療隊是市一各個科室的中堅力量和頂樑柱,“我們在挑人的時候,對於醫護人員的年資和經驗都進行了篩選,確保他們在面對患者時,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也確保了我們這支隊伍整體的戰鬥力”。

這支隊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能打硬仗。前段時間,雷神山醫院大量醫療隊撤回,上海醫療隊接手了不少轉入的患者,其中還有十幾名新冠肺炎合併尿毒症的患者,“我們有血透專業的醫護人員,患者可以在我們這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這說明我們隊伍承擔任務的能力是很強的”。

劉軍是一個不善煽情的人,但採訪中還是流露出對隊員的欣賞和愛護。這次刻骨銘心的援鄂經歷中,他說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了很多此前不曾發現的“寶藏人才”。

“說實話,這次來武漢的156名醫護人員,有許多我之前並不認識。但通過這次援鄂,重壓之下,我對很多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如果不來武漢,我不會有這些收穫。”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創新措施,應對特殊環境

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醫療隊全體156位隊員充分發揮多學科、整建制醫療隊跨學科合作的優勢,在治療上重視個體化、精細化,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除了治療方案,“上海細節”也體現在臨床創新發明上。設計、應用了5G無線聽診器、體外膈肌起搏器、正壓振動通氣設備、小艙式多功能操作防護罩、咽拭子採集保護裝置等多個臨床創新項目,提高了臨床診療的效率和效果。如今,雖已返滬,但這些臨床創新被留在了抗疫一線,為各地醫護人員所用。

對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氣管插管是一項常規操作,但對於醫護人員來說,也是救治過程中的高危操作。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醫護人員不被病毒感染?市一醫療隊的醫生們想到了婦產科裡常用的新生兒暖箱,“它可以保護新生兒,是不是也可以反向操作用來保護醫生呢?”4月1日,醫生們的設想正式在臨床中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此外,為了幫助肺炎患者儘快恢復肺部功能,市一的醫生們為病人量身定製了體外膈肌起搏器功能訓練。據悉,體外膈肌起搏器能釋放微弱電流刺激膈神經,有節律地帶動膈肌被動運動,增加膈肌的耐力,肌力及血流量,從而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促進肺內炎性介質吸收,有利於患者遠期康復。

對於那些即將出院的患者,市一醫療隊的醫生們發明了“正壓振動通氣設備”,通過這種裝置,患者在勻速呼吸時會遇到阻力,使肺內產生正壓而撐開氣道,配合振動的氣流,使氣道內的粘稠分泌物離開深肺泡以及支氣管管壁,更便於將分泌物咳出,提高通氣效果。

“我們還設計發明了5G無線聽診器、醫用眼罩、咽拭子採集保護裝置等等,雖然使用時間不長,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些實用的小發明、小創造背後,是多學科團隊相互碰撞中獲得的思想的火花。”

4月4日,守護了雷神山醫院48天的上海白衣戰士終於不再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剩餘的病人轉出病區後,他們迎來了關艙。

回到上海,看到上海輸入型病例增加,醫療隊做好了再次出征的準備。“我們是一支上過戰場的隊伍,在武漢我們受過嚴格的訓練,如果上海防控有需要,我們一定會衝在最前面,保護我們自己的家鄉。”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良醫 | 覆盤:雷神山醫院,上海“市一醫療隊”156人戰疫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