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有人给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用一个字进行评价。叫做

暴秦、强汉、士晋、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这都是中国历史上实现华夏大一统的王朝。今天小编来谈一谈宋朝,既然被称为“富宋”,那为什么人们都说宋朝”积贫积弱“呢?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宋朝实际上不能算是大一统的王朝。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和宋朝一起并存的政权有辽国、金国、大理、西夏、吐蕃等,严格意义上,其实宋朝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虽然辽国、金国、西夏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他们所占领的地区却都是汉唐时期中国的领土,而且中国自古以来也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中从领土面积来看,最大的国家是辽国。到了今天在俄语中对中国的的读音,还是契丹的谐音。所以在当时,俄国人认为中国人就是契丹人。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有了‘弱宋’的称呼。

从赵匡胤建立宋朝起,无论是与辽国、金国、西夏、以及后来的蒙古,大部分的战争都已失败告终。

一,宋对辽战争

宋朝攻灭北汉之后,宋太宗想要一鼓作气收回幽云十六州。太平兴国六年(979年)6月,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5月,双方围绕幽云十六州展开了数次大战,双方各有胜负。

到了986年,辽景宗去世,宋太宗以辽帝年幼,太后摄政,内部不稳定,再次北伐,这次分三路出兵:东路军名将曹彬领兵10万出雄州,中路军田重进出飞狐,潘美、杨业率西路军出雁门。这次北伐,东路军曹彬几乎全军覆没,中路军都没有敢出战就退回来了,而西路军也由于监军王侁的掣肘也战败,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老令公杨业也在这场战争中战死。这场战争以宋军全面失败告终。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之后,辽国频频兴兵,宋军屡战屡败,到了真宗年间,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军。之后,双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双方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宋徽宗时期,宋朝背弃盟约,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金灭辽。童贯领兵十万进攻辽国燕京,又一次大败而回。由此可见宋军的战斗力的低下。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二,宋对西夏、金国的战争

李元昊建立西夏的王朝后,三次与宋朝战争均大胜。对金国的作战的更是惨不忍睹。第一次南下就攻灭宋朝首都汴京,灭亡了北宋。一直到了南宋,岳飞的岳家军数次战败金军。为宋朝挽回了一些颜面。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为什么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低下呢?

这其实和宋朝的军队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宋朝初建立的时候,赵匡胤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向宰相赵普请教治国良策。赵普说:“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根本原因就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只要做到“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已。意思就是把地方上这些武将的权利、兵马、钱粮全部剥夺,天下就太平了。所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的兵权,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禁军并不是像其他朝代一样,就是保卫皇城的军队。北宋的禁军指的就是正规军,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禁军的统领叫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称帝之前就是担任这个职务。因为这个职务权利太大,赵匡胤称帝之后这个职务一分为三,分为: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进一步削弱了禁军统领的权利。但是,在北宋这三个职务只负责统领军队,没有调兵的权利,调兵的权利是归枢密院所有(和当代的军队制度有些相似,举例:解放军第五军区司令负责统领,但是调动这些兵是需要中央军委批准的)。做到:统兵的不调兵、调兵的不统兵。这样的话就有一个问题:将不识兵、兵也不识将。所以,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比起辽国、西夏等就弱小了很多。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厢军就是指各州府的杂役兵,相当于武警公安。这些士兵的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或者一些地方官的侍卫等,平常一般没有训练、有了作战任务才会训练。打仗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乡兵就是民兵,就是乡镇上的一些武装力量。平时就是种地、有事的时候招募一些人组成一支军队,保护家乡。

蕃兵就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武装。

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的军队体制中,除了禁军之外,其他的兵种基本上都是杂牌军,是没有任何战斗力。而禁军的权利又被削弱的很多,战斗力也不高。所以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是很低的。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北宋军事政策施行的是更戍法。

更戍法指的是是把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是统军的将领不随军调动。意思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军队就是更换一个地方,但是将军不换。这些做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为了防止武将和士兵勾结谋反,但是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北宋要求地方精壮编入禁军

在北宋,把厢兵、乡兵里的精壮全部都编入到禁军里。这样的话,厢兵、乡兵就只剩下老弱病残了。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只要突破北方防线就能够一路势如破竹攻破首都汴京的原因所在。因为除了禁军之外,地方上的军队都是由厢兵、乡兵、蕃兵组成的。而且地方上没权、没兵、没钱是根本没有能力组织抵抗的。

北宋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被压制的很低

在北宋武将的地位极低,同品级的官员,文官节制武将。打仗的时候也是中央委派文官为将。而且从北宋开始,地方大员也都是中央委派文官来担任。水浒传里有一个桥段,霹雳火秦明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因为在攻打清风山的时候,中了宋江的计谋,被俘虏。宋江放秦明回去后,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就杀了秦明全家,秦明无家可归只能归顺梁山。这个慕容彦达就是文官,不由分说就敢杀了秦明全家。就可以看出武将的地位是很低的。

在北宋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丁,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拿刀的不如拿扇子的, 所以从北宋开始,中原王朝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政权欺负,辽国、金国、蒙古、满清入主中原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且,从北宋开始,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渐渐的失去了,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憾事。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北宋时期的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是宋朝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

土地兼并

宋朝的土地兼并在历史上是较为尖锐的。宋太祖对于一些高官、士绅对土地兼并持放任的态度,因为宋朝是按照土地多少,而不是按照人口收税。认为有钱人越多,收取的税就越多,可以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民都失去了土地,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兼并土地的人,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更大了。

冗官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大臣的权利,就对大臣的权利进行分权。一个人的工作分成3、4个人去共同完成。比如兵部管军事,但是军事最高机构是枢密院。这样就造成官僚臃肿,相互扯皮,当官的人太多。据说,就在宋太宗一朝,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是唐朝时期的4倍之多。官员太多,就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政府开支增多。而且,宋朝施行的政策是厚待士大夫,“冗官”’过多,政府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供养他们,并且这些官员还贪污、腐败。所以,就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的浪费。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冗兵

北宋养兵的目的就是防止叛乱,有叛民无叛兵。没遇到荒年,政府派人去招募饥民当兵。若有叛兵,就将叛军收编入军队(梁山好汉的招安就是这个政策)。所以,就导致了很多没用的兵,这些兵都需要吃军粮、拿军饷。而由于军队里的兵都是饥民构成的,所以,军队的战斗力更加的低下。

冗费

宋朝的财政开支绝大多数都用在“冗官”、“冗兵”。增加了庞大的无用的费用。形成“冗费”。在加上每年要给西夏、辽国进贡大量的岁币。这样,虽然宋朝的经济繁荣、农业发达、但是因为钱花的都不是地方,依然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揭秘宋朝对外战争为什么“屡战屡败”?

好了,今天小编就分享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看官老爷怎么看宋朝的政治、军事制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