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北宋末期的宋徽宗,重用奸臣蔡京,無惡不作,把國家治理方面一塌糊塗,致使國內形勢危機四伏。

就在國內形勢已如此嚴峻的時期,他還沉溺於自己的藝術愛好當中。因對花石竹木的強烈興趣,特意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享受。

江南的青溪縣多產竹木漆,有不少漆園,方臘家就是其中之一,於是,方臘家的漆園就成了應奉局重點關注對象。

按理說,皇家御用本是一件風光的事,但在昏君、奸臣當道的朝廷,就成了貪得無厭的壓榨和繁重賦役。所有的沉重負擔都轉嫁到民眾身上,承受著剝削壓迫之苦,因此,民怨憤怒之極。

方臘就乘著百姓忍受不了這種剝削壓迫,秘密吸收勞苦大眾,培養自己的勢力。

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宣和二年十月,懷著對宋王朝剝削統治的刻骨仇恨,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點燃了起義之火。

百姓此時正苦於官吏的掠奪勒索,方臘的“星火”一點,各地到處響應,很快接連攻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幾十座州縣,部眾發展到近百萬,威震東南。

但這樣的“百萬雄師”很快就被朝廷鎮壓下去,說起原因還真讓人唏噓不已。

方臘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發展的速度太快,混雜著許多老弱病殘,而且都是臨時拼湊的農民,組織不嚴密,也缺乏明確的政治綱領,同時軍事訓練和作戰經驗幾乎沒有。

初期可以憑藉人數優勢摧枯拉朽,風捲殘雲,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但對本來“重文輕武”宋朝來說,這些地方的軍力防衛一向就很薄弱。

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等到朝廷調集中央禁軍和西軍,約十五萬大軍,南下鎮壓的時候,這些農民起義,就不得不面對武器裝備、人員素質、統帥指揮水平遠在自己之上的敵人。

朝廷鎮壓起義還打出了“大棒加蘿蔔”的組合拳。派大軍壓境,投則招安,不投則打。見勢頭不妙的農民起義部隊,逃跑的逃跑,招安的招安,“方臘起義”也就兵敗如山倒,很快被鎮壓。

然而這批15萬大軍可以把“百萬雄獅”的“方臘起義”輕鬆鎮壓,卻在兩年後被約一萬左右的遼兵擊潰,而且還是被金兵打敗的殘兵敗將。

就在“方臘起義”被鎮壓不久,遼國中京(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陷落,此前,女真人已經勢如破竹般地攻克了遼國的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

遼國中京陷落不久,金兵順勢又拿下了西京。這個曾經雄踞北方,擁有五京的遼國,此時,就只剩下燕雲一帶的疆域。

遠在南方的汴京,宋徽宗陸陸續續接到遼國兵敗的情報,意識到遼國滅亡就在眼前,於是,在大宋宣和四年,宋徽宗委任童貫為宣撫使,率領十五萬大軍北上收復燕京。

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讓人感到異常可笑的是,此次伐遼,上至宋徽宗,下至群臣百官,都認為消滅這些被金兵打敗的遼軍殘兵敗將會是易如反掌的。

甚至連宋徽宗寵臣蔡京的兒子蔡攸,都被派出來任命為副手,可見北宋朝廷對這場戰爭是多麼的盲目自信和天真樂觀,還真以為是去平叛“方臘起義”的農民。

相對於北宋的樂觀天真,身處逆境的遼國則表現出了堅定的抵抗決心,把宋朝派來的三個勸降使臣,都毫不猶豫地砍了腦袋。看這陣勢,遼軍是上下同心,要破釜沉舟的跟宋軍幹仗了。

然而宋軍依舊盲目樂觀,不認真做軍事準備,也不認真考察地形。對於邊境州縣財政、軍糧空虛匱乏、兵備鬆弛等這些現實因素,統統不做考慮,仍然幻想著和平收復燕雲,真是招安招上了癮。

北宋的作戰套路,贏了國內“百萬雄獅”,卻輸給了國外的殘兵敗將

等到戰鬥開打,才發現僅有的精銳部隊西軍,是擅長山地戰,對河北平原的地形不熟,對遼軍騎兵的突擊戰法不適應也不熟悉,再加上指揮混亂,十五萬的宋軍就像無頭的蒼蠅,成為了遼軍的刀下肉泥。

北宋對遼國的“大棒加蘿蔔”作戰計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在這裡只好說:蘿蔔不香,大棒不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