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迴應疫情防控熱點:所謂的群體免疫是最消極的做法

現在可以摘口罩了嗎?全球疫情的拐點會在何時到來?疫苗何時能上市?帶著這些問題,人民日報記者日前在廣州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鍾南山回應疫情防控熱點:所謂的群體免疫是最消極的做法

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鍾南山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中國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且仍在向上攀升。這意味著人傳人的幾率非常高,確診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

疫情暴發時,中央果斷出手,對武漢城市交通進行管控,其他地方採取群防群治措施,是非常成功的,在疫情防控史上,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壯舉。接下來仍然面臨兩個考驗。一個是如何邊防控、邊復工,另外一個是“外防輸入”關。現在國外還處在疫情暴發高峰,一些跟國外交流密切的中國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捲進去又出現部分疫情。武漢的下一個關也是全國的這一關,還需要通過各種防控舉措過關。

談全球疫情拐點為時尚早

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出現,會不會造成社區傳播,引發我國疫情二次暴發?

鍾南山說,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是外來輸入病例有沒有傳播,二是會不會在傳播過程中暴發。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危險性肯定存在,特別是核酸檢測陽性或已出現感染症狀的病例,傳染性比較強,會造成病毒傳播。

我國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區,社區居民都有很強的自我防護意識,比如戴口罩、與人交往保持距離等,一旦有人出現發燒等症狀,也能夠快速報告或接受診斷,進而隔離。總體看,社區的傳播危險性肯定存在,但中國出現疫情第二波大暴發的幾率很小。

從全球看,原來疫情的“震中”在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現在還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當前問題最大的是美國,最近這一週每天是以一兩萬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現在看拐點還早。

疫苗不會很快上市

鍾南山表示,我們現在試驗的一些藥物,比如氯喹,實驗結果肯定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可能很快要發表出來。還有一些中藥,比如連花清瘟,我們不僅做了離體實驗,還在P3實驗室發現,它抗病毒作用不強,但抗炎症方面表現突出,有關實驗結果不久之後也會發表。此外還有中藥血必淨,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但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真正終結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現在各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發。但我不認為疫苗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做出來。此外,根據抗擊“非典”的經驗,去掉中間宿主,也能阻斷疫情的傳播。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是怎麼樣的,搞清楚之後切斷也很重要。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極的。而且疫苗出來後,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沒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群體免疫是最消極的做法

怎麼看待某些國家提出來的“群體免疫”?

鍾南山說,對待疫情最為消極的做法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時人類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後活下來的人自然獲得抗體。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應對新冠病毒我不贊同。在過去一百多年裡,人類取得很大進步,有很多辦法預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體免疫。據《人民日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