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條建議 告訴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 範 利


新型冠狀病毒,對老年人下手有多“狠”?

1 月 29 日,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已發現一些兒童和嬰幼兒病例,但這些病例臨床症狀較輕;中老年人,特別是有慢性基礎病的老年人,重症風險相對更高。

國家衛健委在官網發佈的《關於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要將老年人的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來抓,盡最大努力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老年人由於各項生理機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輕人,需重點做好防護。

應對疫情,老年人最該做好哪幾件事?如果家中老人需要看病怎麼辦?《科學與大健康》(微信內搜索“kxdjk2019”即可關注)採訪了權威專家範利,她給老年人推薦瞭如下十八條防護建議——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少出門是最好的措施。老年人尤其應減少外出,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如商場、車站、公共浴池、棋牌室等。


宅在家的老年人,需做好以下防護:


洗手洗夠 30 秒


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如果沒有注意使雙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時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絕不是一句空話。

從外面回家後、做菜前、吃飯前、如廁後,尤其要注意洗手。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 30 秒左右,把手掌、手背、手指縫都洗一洗。

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不去未經消毒處理的菜市場,不在無保護措施下接觸活禽。

家庭用餐,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 菸酒對預防傳染病沒有任何好處,應禁菸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適當增加有助增強抵抗力的食物


大豆及製品、蘑菇、枸杞、黃芪等食物中,含有黃酮、甜菜鹼等抗氧化物質,瘦牛、羊肉等富含蛋白質、左旋肉鹼,都有助於增強抵抗力。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超過 5 種,最好 500 克以上,其中一半為深色蔬果類。


補充優質蛋白


每天通風至少 2 次


室外的空氣經過“稀釋”和流動,幾乎不能把病毒帶進室內。建議每日打開門窗通風 2 ~ 3 次,每次30 分鐘左右。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曬曬被子、衣服, 紫外線是天然的消毒劑。


備好常用藥


家中常備體溫計和常用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要遵醫囑按時服藥,不可盲目停藥。

記住所在轄區發熱門診的地址和電話,如有需求及時聯絡。



疫情當前,老年人應避免往醫院跑,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然而老年人一旦跌倒,很容易引發骨折或腦出血,這時往往不得不去醫院。

建議老年人在家少穿拖鞋,鍛鍊時,身邊要有家屬看護,防跌倒極為重要。


室溫舒適,注意保暖


冬季心腦急症、呼吸道疾病高發,老年人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室內溫度過低易誘發血管痙攣,必要時可以開空調取暖。

但需要提醒的是,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在 56℃的溫度情況下 30 分鐘即可滅活,但人體是恆溫的,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開空調、泡熱水澡可將病毒“熱”死。

合理膳食是改善老人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的重要環節。老年人在飲食方面可適當做以下側重:


肉類做熟,使用公筷


處理食物時生熟分開,雞鴨魚肉、海鮮、蛋類等充分做熟再吃。

老年人抵抗力比較弱,是病毒侵犯的主要人群, 在飲食中要注意增加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每天都應保證有。如果食慾不好,還應吃一些乳清蛋白粉。


少食多餐,不可過飽


老年人宅在家裡,缺少運動,吃得過飽,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少食多餐,不要一頓吃飽,尤其是晚上不可過飽,食慾不好或活動受限的老人要特別注意。


多飲水,保證大便通暢


疫情期間,老年人運動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大便容易乾燥。若用力排便,易引發心血管事件。

充分飲水、吃點粗糧、多吃水果、增加活動量等, 都有助保證大便通暢。

每天飲水應在 1500 ~ 2000 毫升,多次少量;可以飲溫開水或淡茶水。飯前飯後菜湯、魚湯、雞湯等也是不錯選擇。


疫情期間,年輕人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社交、消遣, 而老年人愛走動,容易坐不住。如果老人一定要出門, 要注意 5 個細節:


出門戴口罩


外出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如果口罩不夠用,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普通大眾的口罩不必用一次換一次,可根據清潔程度延長使用時間。

口罩戴上後,不要頻繁用手觸摸;

摘口罩時,應通過耳掛,儘量少接觸口罩的汙染面;保存口罩,應先將接觸口鼻的一面朝裡摺好,再放進清潔的自封袋,而不是放在兜裡、口袋裡。


外出避免用手揉眼


在室外時,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少接觸公共物品;

減少與人近距離接觸,儘量與人相距一米以上打招呼;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遮住口鼻。


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老年人大多比較節儉,出門不願意打車,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出行最好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建議步行或者由家人開車接送。


回家後做 4 件事


回家後,及時洗手洗臉;把脫下的外套放在通風的窗口;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機;帶回的物品用清水清洗處理,或用酒精噴灑消毒。

老年人在冬天容易生病,心腦急症、關節疼痛、感冒等大小病症容易找上門。如果老人有身體不適, 應視情況是否需要去醫院,並做好護理。



疫情期間,小病痛不宜往大醫院跑。老年人如果出現不適,容易懷疑自己是否感染,出現焦慮。

建議與社區醫院建立聯繫,可以先線上問診,或在家人陪同下到社區醫院,既能降低感染風險,又可以減輕醫療資源壓力。


有感冒跡象,先觀察再決定


如果老人有感冒跡象,不建議直接去發熱門診, 可以先在家觀察,以免增加感染風險。但如果有發熱、咳嗽、咽痛等全身不適,應及時就醫。



去醫院前,家屬及老人一定要戴好口罩。在醫院裡要“管住手”,避免用手摸口罩外側,避免揉眼睛, 避免頻繁觸摸公共物品,注意勤洗手。


放鬆心情,避免焦慮


疫情是有時間限度的,經過一定時段就會過去, 老年人要正確看待疫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緊張,可以多聽聽音樂、跟家人聊聊天。

面對疫情,老年人往往是脆弱的,需要做好充分的防護。對待家裡的老人,請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包容;老年人也應主動從正規渠道學習防控知識, 管好自己的生命健康,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