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對於史鐵生這本《我與地壇》,我其實更喜歡把它當成一本自傳來看待,因為這本書不僅是史鐵生的散文合集,更是他對於自己一生的回憶以及感悟。

其中最出彩、留給我印象最深的章節恐怕就是他所寫的第一章,也是這本書的書名《我與地壇》。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史鐵生

對於史鐵生,很多人都知道的是他從插隊也就是二十歲左右就雙腿癱瘓,活著也只是靠著一張輪椅以及他的手和眼睛。這篇文章主要說明的就是他雙腿癱瘓後的心路歷程再引出自己關於生死觀等等的看法以及問題,還有對於親情、朋友間情誼的思考以及眷戀。

但我並不想從那些眾所周知的視角出發,來敘述作者的偉大以及堅韌不拔。我更驚奇的是作者在那麼一種條件下為什麼還能堅持寫作,究竟寫作的意義對於他來說是什麼?

我想,從書中可以找到了我的答案,對於史鐵生來說,寫作已經不是一個賺錢的路子,或者說是帶有功利心去獲得什麼東西的一種方法。

雙腿癱瘓的史鐵生已經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他無數次想要逃離現實,追尋死亡,而無數次被他的母親以及朋友拉了回來。來到地壇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各種人的生活,形形色色人有他們不同的活法,他明白新老更迭、不斷變遷,這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生存,也找到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唯一方法——寫作。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地壇

他在書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寫作,當他再一次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的朋友勸他,"你不能死,你還得寫呢,還有好多作品等著你去寫呢",他於是明白了"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

寫作對於他來說,已經成為了自己的生活,大概只能通過自己的寫作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感知到自己的呼吸和思考,使得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他於是不再變成一個被綁在輪椅上的人質而存在,而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

黑格爾所謂的"我思故我在"也是如此。

而寫作也從此佔據了史鐵生的一生,回到我們的現代,我們又為什麼而寫作,這個問題問向我們自己,同樣成為了一個難題。

這是一個焦慮與娛樂不斷交叉的時代,人們成為了商品拜物教的信徒,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能和商業扯上關係,也很難不發生"異化"。身處現在的商業環境之中,我們的"景觀失憶"加強(處在環境變化之中的人往往會忘記原來環境的樣子),反而不知道變化的發生。就連寫作這麼一種最基本的事情,也被無數人問到,這和我有什麼關係,能為我變現嗎?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白日夢想家》劇照

我明白錢很重要,他與消費最直接產生了關係,教科書中不也寫了,這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但寫作不能總是為商業服務,我還是想為寫作尋找一點不那麼功利的例子。

於是我又看到了木心,他和史鐵生的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曾受到過某種苦難,但從來沒有放棄寫作。木心因言獲罪,在獄中被折斷三根手指,但仍然寫作長達65萬字的《獄中筆記》,大概每個看到的人都會驚訝

,但如果要說這是為什麼,木心就會說在獄中也必須做些什麼來證明"我還在"

寫作大概是最好的證明。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博爾赫斯

當老年時候的博爾赫斯雙手握著沙漠中的黃土,從撒哈拉沙漠灑落在稍微不遠處,他說著"我正在改變撒哈拉沙漠"。他承認,這是積他一生經驗才能說出來最有價值的話。

這也是寫作最大的意義所在,它不是焦慮的事情,而是在這個快速的社會給你一片自由開拓的沃土,你在這裡看不見盡頭,但卻有著無盡的發展空間,所以它會不斷和你說讓你慢下來,當你真正開始思考的時候,也自然會明白"我還在"的意義是什麼。

史鐵生《我與地壇》:活著為了不像一個人質,於是我開始了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