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雄安新区”学社区商业与配套规划


跟“雄安新区”学社区商业与配套规划

社区商业与配套是基础的民生工程,关乎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社区商业更加成为大家的关注热点,网格化管理使得一些社区的配套不足、不便问题暴露无遗。如何打造幸福街坊、破解社区配套难题,今天借助《雄安新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2020年)》来学习一下雄安新区做法。

01、强调“5分钟生活圈”

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社区商业与配套规划按辐射距离分为15分钟、10分钟、5分钟、街坊四个圈层,这是平衡理想与现实、平衡各城市管理细度的结果。已经建成的大量社区其配套参差不齐,比较多的是不足或不便的,部分是过剩的,尤其是一些新开发住宅配置了大量底商,造成空置,从而也带来了不便。这里面也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存在经营压力与市场存活问题。考虑到居民购物方式、出行方式、健身休闲方式的变化,现实应用中可以适当合并,进行功能整合,比如北京副中心的家园中心规划。

然而,大多数城市规划到不了这么细的颗粒度,而把细部规划设计交给了开发商,出于提高建筑面积、去化回款、专业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小区总体配套指标达标但布局不合理问题,看似15分钟生活圈内样样都有,但很多设施使用上是不方便的。雄安新区强调“5分钟生活圈“,强调步行可达,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减少了规划管理精细度不够的隐忧。

跟“雄安新区”学社区商业与配套规划

02、强调“以人为本 全龄友好”、“五宜”社区

雄安新区社区规划中提到了“四通八达的社区连廊”、“社区四点半课堂”、“全生命过程的人性关怀”、“重点聚焦儿童与老人需求”、“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为精神追求”,这些想法非常好,大家对这些词并不陌生,在许多售楼的楼书上会经常看到。关键是如何保障落地实施,美好也是需要资金来支撑的。我们相信雄安新区的管控力度,也希望开发商展示出情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指南》提出,雄安新区要建设品质为先、重老重幼、全时导向、动态成长的全龄友好型人文社区,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五宜”目标要求。其中,宜居是社区应有之意,宜养、宜学也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宜业、宜游是特色亮点。宜游可分为内部居民游逛、外部居民游玩,前者好实现,后者会有扰民冲突,但也在一些社区中实现。看《建设指南》的解读,应该是前者(社区休闲体系、公共空间氛围)。宜业是传统社区最难的,职住平衡是社会难题,在社区层面实现则是难上加难。雄安新区提出“营造开放的文创环境,激励创新创业”,有想象空间,值得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

03、强调“以人为本 全龄友好”、“五宜”社区

在每个基因街坊中配置“十全十美”设施。其中“十全”指的是幼儿园、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街坊管理服务站、居民关爱站、便民商业点、居家养老驿站、室外运动场地、游园、健身步道等十类在居民生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具有高频次使用特点的基础型设施,必须强制性配置齐全。这基本都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应配建内容,卫生服务站从按需配置变为了标配。

如果说“十全”比较常规的话,“十美”则是创新性的。在每个基因街坊中,从包括自然生态类、全民学习类、儿童托管类、身体健康类、心理健康类、互助类等在内的10大类20项功能空间中选择10项,再加上根据社区需求自行配置的特色型设施,共同构成“10+X”提升型设施。“十全”是基本配置,是“量”的概念,“十美”是较高要求,是“质”的范畴。做到“美”需要居民认可,这不容易,但这确是居民生活品质、邻里和谐、文化自信的依托。好在规划中是20项选10项,具有一定弹性,从而更具可实施性。

04、强制性管控

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阶段,就把各项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建设指标纳入新区控规的强制性管控内容,设施的开发建设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按规划建设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原则上不得更改为非社区服务设施用途。这从制度上进行了强约束,保障了规划的落地实施。

05、设立“社区规划师”保障实施

有了制度,还需要有人去监督实施。雄安新区设立三级“社区规划师”,发挥规划指导、政策宣传、规划编制、动态维护、公众参与、实施监督与服务评估等职能,为规划实施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不封闭不僵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化运营、全程参与式评估”运营模式。调动社会化运营,才能减轻政府人力负担,提高灵活度。

根据不同类型设施的运营成本收益,采取零成本、租金减免、税费优惠、社区基金、专项资金等多种设施运营支持举措

。这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意识,减少一些社区服务设施既是居民迫切需求的但又因经营压力而空置的现象发生。

作为“美好社区助推平台”,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社区规划、参与社区优化,也希望更多城市、地区在喊口号基础上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共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我们也将持续创新,汇集各方力量,为社区建设提供更多优秀产品与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