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市工信局五措並舉開展“三創四建”活動 全面推進科技創新


遷安市工信局五措並舉開展“三創四建”活動 全面推進科技創新

開展“三創四建”活動以來,遷安市工信局嚴格按照遷安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研究謀劃,納入全年計劃,努力構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大格局,為加快建設“北方水城、美麗遷安”,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中國範例提供新動能。

  一、強化政策落實,優化創新環境。一是貫徹落實上級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微企業研發經費補助等優惠政策,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用足用好既有科技政策。二是優化金融服務。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作用,針對疫情受困企業專項推出純線上雲疫貸產品。為瑞格特、深藍科技等200餘家企業授信13757萬元,貸款餘額6000萬元。三是著力補齊“R&D短板”。與統計、稅務部門密切合作,積極深入各鄉鎮、園區,加大政策宣傳、落實優惠政策、開展統計業務培訓、深入重點企業“點對點”指導等措施,提高研發費用歸集工作的準確性。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市規上企業研發投入約20億元。

  二、培育創新主體,激活創新活力。堅持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根本抓手,按照《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項目申報、金融貸款、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扶持。目前,對遷安市大成彩鋼有限公司、唐山農道眾成飼料有限公司、遷安市貫頭山酒業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開展線上指導,積極準備申報材料,助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組織遷安市永瑋工貿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申報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三、搭建發展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圍繞科技創新需求,依託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是開展省級科技研發平臺建設質量提升行動。依託遷安正大通用鋼管有限公司河北省焊接塗鍍鋼管智能製造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鋼鐵聯盟(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積極對接院校研發機構,轉化新興產業領域成果。二是開展省市科技研發平臺創建行動。對照省市級科技研發平臺申報條件,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申報意向,積極培育

燕鋼科技、科博蘭谷等企業創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中溶科技、首鋼智新、中科康源等企業創建省級創新平臺,鑫達鋼鐵、安卓等創建市級創新平臺。

  四、推進成果轉化,提高創新效益。圍繞構建“京津研發、遷安轉化”協同創新格局,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遷安轉化孵化。一是開展科研攻關。根據科技部發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項目申報指南》要求,緊急組織遷安市英諾特(唐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申報。英諾特(唐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IgM/IgG聯合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 在申報的300多種產品中脫穎而出,通過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辦公室及科技部的專家評審,獲得國家藥監局緊急審批,全力服務疫情防控需要。英諾特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及配套免疫層析儀和遷安市中醫醫院抗新冠肺炎製劑---培元抗感合劑臨床應用與研究2個項目申報了省項目。二是推進遷安新材料科技千人研究院項目,按照項目推進計劃,協助做好相關服務工作,爭取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國土部門辦理相關土地手續,制定了項目推進計劃,購置部分儀器設備。三是加強與中科院天津生物研究所對接合作。聯合中科康源公司積極對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深入開展技術對接交流,力促“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遷安微生態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儘早落地。目前已制定完成遷安微生態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初步合作方案,正在與市委組織商討合作方案。四是組織河北鋼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與燕山大學準備開展專場對接活動,促成雙方就“人才引進、技術服務、檢測設備共享”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促進更多成果轉化。

  五、加大科技服務,提高科技致富能力。一是利用省12316信息平臺、農技推廣QQ群及微信群、農業推廣服務熱線電話等信息平臺,擴大農業科技信息交流,打通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二是啟動科技特派員制度。按照《遷安市推進基層科技特派員工作實施方案》,選聘基層科技特派員、中介服務組織科技特派員、行業專家科技特派員和企業特派員共33名,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為依託、產學研融合互動的科技服務網絡。三是積極組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圍繞遷安市產業技術瓶頸,依託隆興科技示範場、亞灤灣國家農業開發創新產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抓好唐山市土壤質量提升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河北省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進一步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遷安市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