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大家都知道,民國是個軍閥混戰的亂世,當時的天下是“大帥多如狗,將軍滿地走”,但凡一方勢力,都可以自稱為大帥、將軍。就連一些混黑道的,諸如黃金榮、杜月笙之流,都有少將軍銜,可見民國的軍銜有多混亂。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民國時期的軍銜制度到底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呢?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袁世凱

民國的軍銜制度起源於清末的北洋新軍,當年袁世凱小站練兵時,以德國為師,建立軍銜制度。只是當時清政府對軍銜不以為然,並沒有進行全國推廣,只在北洋新軍中施行。民國建立後,袁世凱正式將新軍的軍銜推廣全國,分為都統、參領、軍校三等,每個軍銜又分正副協3級,共3等9級。

後來北洋政府進一步學習西方,又將軍銜改為將官、校官、尉官3等9級。另外增設士官3階,即為上士、中士和下士;增設士兵3等級,即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這個軍銜制度基本上被後面的國民政府全盤繼承,只是稍加修改。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民國軍銜

1935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北洋軍銜的基礎上,將軍銜細分為六等十八級。其中將官軍銜分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軍銜分為上校、中校、少校;尉官軍銜分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士官軍銜分為上士、中士、下士;士兵軍銜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從軍銜設置來說,民國時期的軍銜是很完備的,畢竟都是照搬西方軍事強國的,早已經過實戰檢驗的。但是民國軍銜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是亂象頻發,混亂不堪。主要表現為擁有高級軍銜的人隨處可見,據統計在1935年時,民國擁有少將及以上高級軍銜的人多達數千人,滿天下都是將軍。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特級上將蔣介石

而且軍銜高配嚴重,許多隻帶一千多士兵的團長都是少將,甚至是中將。還有很多小孩、商人、政客、幫派頭目等和軍隊不沾邊的人,也擁有軍銜。那麼民國軍銜為何會如此混亂呢?

首先是因為拉攏軍閥,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統一中國,但實際上仍然是派系林立,軍閥遍地。為了拉攏那些實力派軍閥,讓他們能夠安心聽命於中央,國民政府經常用軍銜,這種涉及軍人榮譽的東西,來安撫和拉攏各路軍閥。例如國民政府為了安撫西北軍閥馬步芳(青馬),不僅授予馬步芳上將軍銜,更是在1933年授予馬步芳12歲的兒子馬繼援為上校軍銜,1939年授予18歲的馬繼援為少將軍銜。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馬步芳

而且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為了贏得人心,對於一些軍閥私自設立的軍銜也是承認的。這導致民國軍界高級軍銜遍地都是,因為地方軍閥給自己手下軍官授銜非常隨意,尤其是軍閥多如牛毛的四川,很多團長都是少將軍銜,將級軍銜成了大白菜,隨處可見。

其次是招降納叛之用,蔣介石和國內軍閥進行內戰時,非常善於對敵對軍閥手下的軍官進行策反,達成從內部瓦解敵對勢力的目的。對於這些投靠自己的軍官,蔣介石一般都會給予較高級別的軍銜,以安撫人心。而且國民政府經常會收編一些土匪、民團等地方勢力,對於這些接受改編的地方勢力,國民政府也會授予較高的軍銜。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少將參議杜月笙

另外是賞賜有功人士,國民政府經常會把軍銜授予一些對蔣介石或者國民政府有幫助的幫派大佬、商業巨頭、海外華僑領袖等,作為賞功之用。例如上海灘三大佬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都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參議,也是將軍,三個混黑道的也成了國民政府的將軍,可笑至極。

最後是激勵士氣,國民政府時期,戰爭連綿不絕,為了激勵軍隊士氣,蔣介石在軍銜方面非常大方。許多黃埔軍校的軍官不到十年時間就能晉升到將級軍銜,例如黃埔一期的胡宗南,僅用六年時間,就從中尉晉升到中將軍銜。

民國時期的軍銜是怎麼樣的,為何會混亂不堪?

胡宗南

後來國民政府也意識到軍銜混亂,尤其是高級軍銜氾濫,就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一方面限制上將軍銜的數量,除非有上將死亡,才能有新的上將產生,否則無論你功勞再大,都不能晉升上將。另一方面為了使軍銜和所任職務一致,還搞了一個職務軍銜,但到了抗戰時期,職務軍銜也氾濫成災,反而加重了軍銜的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