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預計2020全球GDP為-3% 中國經濟未來將如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佈了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稱“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嚴重程度顯著高於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不過,該報告也表示,假設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以逐步取消,隨著政策支持措施幫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全球經濟預計在2021年將增長5.8%。

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

“由於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IMF在報告中表示。而在今年1月,該組織曾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僅三個月,IMF的預測就發生反轉。

報告指出,疫情正在世界範圍內給人們造成高昂且不斷增加的成本。為了保護生命,使醫療體系能夠應對這一疫情,需要實施隔離、封鎖和廣泛的關閉,以減緩病毒傳播。因此,衛生危機正對經濟活動產生嚴重的影響。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表示,這使“大封鎖”成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情況糟糕得多。

預計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6.1%

報告顯示,對於發達經濟體,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為-6.1%,2021年復甦至4.5%。其中對美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為-5.9%,2021年為4.7%;對歐元區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為-7.5%,2021年為4.7%;對日本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為-5.2%,2021年為3%。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為-1%,2021年復甦至6.6%。其中,IMF對亞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期為正增長,預計增速為1%。

▲《世界經濟展望》最新增長預測

王青分析道,3月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全球加速蔓延之勢,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陸續開始採取嚴格的封鎖隔離、居家禁足等措施。這對宏觀經濟的供需兩端帶來劇烈衝擊,消費、投資及貿易活動大幅收縮。美聯儲等機構已經預測,二季度美國經濟收縮幅度可能在20%至50%之間,歐洲的經濟滑坡可能更加嚴重。由於發達經濟體在全球GDP中的比重較高,因此這些地區的疫情發展及經濟遭受的嚴重衝擊必然會拖累全球GDP增速。


IMF預計2020全球GDP為-3% 中國經濟未來將如何?

刺激經濟復甦多國在行動

報告指出,由於經濟影響反映了某些部門受到了特別嚴重的衝擊,政策制定者需要採取大規模、有針對性的財政、貨幣和金融市場措施,為受影響的家庭和企業提供支持。很多受到疫情影響的發達經濟體(如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實施了快速、大規模的財政應對行動。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尼西亞、南非)也已開始提供或宣佈將對受到嚴重影響的部門和工人提供大力財政支持。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復甦的“焦點”

報告指出,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1.2%,2021年為9.2%。

“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正增長,主要源於我國前期抗疾效果已經顯現。”王青分析道,我國疫情高峰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當前經濟已進入修復過程,且出現疫情第二波的風險較低。另外,考慮到我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保持較高正利率的國家,政府負債率較低,加之此前兩年實施金融嚴監管、嚴控地方政府隱性負債,也為應對此次疫情騰出了較為充裕的宏觀政策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