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故国龟兹(7)

佛教传入中国,最初基本上是由印度或西域一些小国的高僧来华传教,中国高僧或非高僧亲自涉流沙不远万里赴天竺求法绝无仅有,有之自法显始:法显以后有其人,持续千有余年, 可借的是,赴天竺者多,而留有文字记载占少。

法显是中国高憎中边走边写游记的第一人。因为感慨长安佛教界藏律缺失,他于公元399年,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至天竺,寻求戒律。

法显等走的路线是:长安、乾归国、褥枟国、养楼山、兴掖镇、敦煌沙河、鄯善国(楼兰)、乌夷,于阗、揭盘陀、子合国、葱岭山、于麾国、竭叉、最后到达北天竺。

法显没有走隋唐时期汉代的南道;而是从敦煌直接到了鄯善(鄯善处于南道和中道之间)。向前走向中道的焉耆,再从焉耆却突然转向南追的于阗,从这里没有走莎车一路.而经过子合国.到了竭叉国,然后进入北印度。

行进路线不受南道、中道的限制,这是法显临时决定的。

法显还记录了西域一带的佛教状况。

在鄯善国,法显记载:“其国王奉法。有四千余僧,恐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粗精。”

乌夷国:”增亦有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泰土沙门至彼,都不预其僧例也..乌夷国人,不修礼仪,遇客甚薄。”

于阗国:“其园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余所须。国主安顿供给法显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键槌食。入食堂时,威仪整肃,次第而堂,一切寂然, 器钵无声。净人益食,不得相唤,但以手指麾”

子合国:“国王精进,有千途僧,多大乘学。”

竭叉国,法显遇到了国王作五年大会(般遮越师),盛况空前。

公元410年至七年公元411年;法显在锡兰(斯里兰卡)访学。然后经耶婆提(爪哇),返回祖国。他在公元412年登船,打算直接到达广州。但是半路遇黑风暴雨,船被风吹至山东青州长广郡,才得以登岸,回到了祖国。

有个历史疑点,那时候龟兹国是“丝绸之路”中道重镇,经济发达,佛教兴隆,为什么法显已到了焉耆,龟兹近在咫尺,他却不亲临其地,而是从焉耆“直进西南”到了于闻?这是个未解之谜。

法显之后,一边求法一边写游记的是惠生和宋云。

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宗立寺比邱惠生与敦煌人宋云向西域取经。凡得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

他们走的道是:京师、赤岭、吐谷浑国、鄯善城、且末、末城、捍麼城、于闻国、朱驹波、入揭盘陀国界、葱岭山、钵盂城、毒龙池、揭盘陀国、钵和国、厌哒国、波斯国、赊弥国、乌扬国、乾陀罗国、新头大河、佛沙伏城、乾陀罗城、那伽逻国。

惠生和宋云走的是从部善转人汉和隋唐时代的南道,《释迦方志》的中道。

至子佛教信仰,惠生和宋云也有简明的叙述。

且末城:“有吕光伐胡时所作佛菩萨像”。

捍磨城:“有于阗供佛之塔,其旁小塔数千,县幡万计”。

于阗国:“有国王所造覆盆浮图一躯,有辟支佛靴,于今不烂”

厌哒国:“不信佛法,杀生血食”。

乌扬国:“国王菜食长斋.晨夜礼佛,日中以后,始治国事。钟声遍界,异花供养。阅魏使来,膜拜受谁。国中有如来晒衣覆石之处,其余佛连.所至炳然。每佛迹,辄有寺塔殿之。比丘戒行清苦”。

乾陀罗国“不信佛法”。

惠生和宋云走的是南道,所以没有经过焉耆和龟兹。而且我们可以看出,西域诸邦虽然普遍信仰佛教,但是也有不信佛法的城邦,他们过着杀生嗜血的生活。

`CG�� U�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