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方志-纪念专文】刘照辉‖芦山地震七周年祭

【芦山地方志-纪念专文】刘照辉‖芦山地震七周年祭

芦山地震七周年祭

刘照辉


西蜀芦山,迩来万年有人烟。层峦四周相拥,一水南北驰骋。物产四季饶,民风万古纯。春秋诸侯群雄起,秦惠文王置青衣。大汉文光耀千秋,番商古道畅边畴。四度设郡都,红军建省署。矣乎,文明之历史,引无数斯民竞风豪!

然,沧海桑田,阴阳惨舒乃无违,祸福相动何以悖?癸已丙辰辰时,戊子痛创未愈、复遭强震直击。谷雨怒吼,沫水断流,雪峰崩裂,万厦沦覆。百余生灵陨殁,六千乡人伤阂。呜呼,阳九蹙变,竹帛传载罕见焉。

天厄我遇,魂牵京师。领袖号令三军疾,总理坐镇青龙寺。九州上下闻风而动,四海内外呼响而涌。军地协同,立体布阵,众志成城,决战乾坤。咦!伤员救治无死亡,次生灾害无伤亡,大灾之后无大疫,灾民安置无遗漏。壮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魁奇之迹,籍以天人共鉴!

丁已丁亥,日月重光。吾等惊犹未已,喜现尧步舜趋、紫气东来。人民领袖自千里之遥履足姜城,瞻灾视情、含蓼问疾,于青野之帐决民猷。纬地经天,一贯万机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幸哉,为苍生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金石之策,掣引浴火重生!

千经万典,系乎顺天。凡事之完胜,必探终南之捷径。党中央彰往考来,昭昭以明之:“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命题破茧而出,别开生面也。

芦山不辱使命,及锋而试之。布局“五大战略”、举指“三大创建”。遵“总规”之统领、循“专规”之要义、绘再生之宏图。投资总额过百亿,声势赫奕盖百业。甚哉,精究点阵,一展经纶,纵笔锦绣前程!项目动态优化,群众自建自管,领导整体联动,监督全程跟踪。活力无限有序次,随物应机不逾规。重建与扶贫“双攻坚”,物质与精神并刈获。妙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众赞一应及第!

承党国隆恩、万众关切,灾区人民如沐春风、如鱼得水。震后以来,各界各级贤仁联翩而至,筹济世经邦之略、谋兴家立业之计,温渚然犀,山川沸腾;德阳、成都两地,又海内外同胞不约而同,博厚德载物之爱、释上善若水之怀,中情烈烈,赤心耿耿。善哉,党之民心明如镜,民之范世繁若星!

震后三载,人民总理重回震中灾区,欣慰之喜溢于嘉表、勉旃之切荡激五内。如今之芦山,别有尘界不亦乎?廛里似锦,流光溢彩,城镇体系筋信骨强,浑然壮观也;农舍俨然,竹烟波月,乡村故土五彩吐艳,比肩都邑也;纵交横错,内接外连,通行路网高效安全,便捷宛畅也;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苍茫坤灵古朴隽美,幽旷怡人也;功能完备,内涵升华,公共服务优质均等,普惠万民也;结构相宜,三产互融,经济振兴势头强劲,商贾云集也;形具神生,特色兀突,地方文化奇葩璀璨,底蕴倍增也。美哉,疮痍大地,确乎换了人间!

旷古千日路,至感万千人。执政之党兼善天下、裕民足国,擎天襟怀坦坦然;元元之庶踔厉奋发、勤以立身,自强精神脡脡然;父母之仆沥血叩心、忧他甚己,奉职操守晋晋然;炎黄之嗣患难与共、济弱扶倾,九鼎地德比比然……无数激奋、无限昭仰,灼灼于昊空、芒芒于人曹!

秀美新芦山,知己蟠瀛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顾景兴怀,念兹在兹。忧患余生感戴莫名,倒屣相应千里命驾常回戚里!

重生所冀,如斯以长。感恩奋进,慨当以慷。协心戮力,懋建小康。万物殷阜,永世荣昌。来兹愿景,浩浩汤汤!



【注释】

1.戊子痛创:指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51个重灾县之一。

2.姜城:史载芦山县城为三国蜀汉大将姜维屯兵时所筑,故世人俗称芦山为姜城。

3.“五大战略”: 指2014年3月6日,中共芦山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旅游兴县,依法治县”五大发展方略。

4.“三大创建”:背景同上,指“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山水文化旅游名城”三大创建目标。

5.“总规”:指国务院发布的《“4·20”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6.“专规”: 指四川省政府发布的《“4·20”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涵盖十一大类。

【芦山地方志-纪念专文】刘照辉‖芦山地震七周年祭


【芦山地方志-纪念专文】刘照辉‖芦山地震七周年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