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天!粵荊兩地醫護人員從死神手中“搶”回她

68天!粵荊兩地醫護人員從死神手中“搶”回她

廣東醫療隊和死神賽跑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溫建敏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68天后,荊州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劉平(化名),終於在4月29日拔去了呼吸機,坐著輪椅“走”出病房,沐浴陽光,自由呼吸。在這驚心動魄的68天裡,劉平幾度生命垂危,其中45天還上了ECMO(體外肺膜氧合)。

在粵荊兩地醫護人員攜手努力下,不拋棄,不放棄,一次次將她從死神手裡拉回來,創造了新冠肺炎救治的又一個奇蹟。

廣東醫療隊 為患者做ECMO手術

劉平的兒子高先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1月30日,反覆發燒的劉平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當時,一家四口均被確診,其中劉平的情況最嚴重。

入住荊州市中心醫院後,劉平的病情曾一度有所好轉,2月22日她的病情急轉直下,一度生命垂危。

此時,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已來到荊州,並將廣東經驗帶到了這裡,在荊州市中心醫院建立了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對病情研判後,來自中山市人民醫院的ECMO團隊,在2月22日晚對劉平進行ECMO手術。其後,兩地醫護人員專班小組24小時不間斷地守護著劉平。

給劉平上ECMO的第二天,鍾南山還通過遠程會診,調整其治療方案。

“給荊州留下一支能戰鬥的隊伍”

在為劉平治療的過程中,粵荊兩地的醫護人員不斷創造各種醫療紀錄:10秒換管、首個移動ECMO做CT的患者等。

一次次地創造生命奇蹟的同時,劉平的病情也緩慢地變好。

連續幾次核酸檢測轉陰表明,劉平的新冠病毒感染已經被遏制,肺部功能正在不斷地恢復。

3月20日,廣東省支援荊州醫療隊結束支援任務返回廣東。

人雖離開,心卻還在那裡。

兩地的醫護人員為每一個危重症病人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在線討論著病情。

中山市人民醫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說,3月28日,荊州ECMO團隊獨立為劉平完成了更換膜肺這一高風險操作,而此前,該操作一直由兩地共同完成。“我們離開時曾經說過,要給荊州當地留下一支能戰鬥的隊伍。”

再次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

之後一週,劉平的病情不斷好轉,胸片從全白慢慢轉黑,呼吸機參數不斷下調、潮氣量不斷增長,這些指徵都說明,被病毒蠶食的肺開始逐漸恢復。

但是,併發症依然反覆。

通過“抗凝”方法使血液不凝固,是ECMO治療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長期“抗凝”,讓出血成為這類患者幾乎無法避免的併發症。

4月3日,“病人膀胱持續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這一揪心的消息出現在了兩地的微信群中。

荊州市中心醫院組織了全院大會診,放射科介入病區主任吳文澤建議採用介入栓塞手術,“堵住”破裂的血管。

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穿戴好防護用品,再穿上20多斤重的鉛衣,又套上一層手術隔離服,為患者行了雙側膀胱動脈栓塞術。

但是又發現了新問題。

放射科介入病區副主任魏嵬術中造影發現,患者膀胱內壁細小血管破裂出血。“封堵止血首先要找到‘漏水點’,但‘漏水點’太多且纖細,處理頗為棘手。”

魏嵬通過逐支尋找雙側膀胱動脈注入栓塞劑的策略,給“漏洞”打補丁。

出血得到控制,休克得以糾正,劉平的生命再次被“搶”回來。

危機關頭 果斷撤下ECMO

受失血性休克影響,劉平的腎功能惡化,在廣東醫療隊ECMO團隊的遠程指導下,荊醫ICU團隊進行了荊州市首例ECMO+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為她清除體內毒素,為進一步治療爭取空間和時間。

4月5日,劉平的病情又出現了問題:細菌感染引起的膿毒症並感染性休克。這種情況同樣可能奪走她的生命。

經專家討論決定:患者肺部情況已明顯好轉,撤下ECMO。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撤下ECMO後第五天,劉平的出血被控制住了,兩星期後,感染被控制,肺部功能也在好轉。

“為了1%的成功盡了100%的力”

劉平開始進入康復期。

“身體機能慢慢恢復”“可以自主進食了”“肢體功能床旁康復已經開展”“今天和家人視頻了,還自己拿筆寫了‘多吃’”“呼吸康復訓練開始有起色了”……

在ICU醫護團隊的精心照顧下,每天都有好消息傳來。

4月29日,劉平終於拿掉了呼吸機。

廣東援荊醫療隊專家組組長蔣文新激動地說,病人上呼吸機時,“我們的心願就是‘還你自由的呼吸’。”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護士長楊永紅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劉平的情形。她回憶說,當時劉平還清醒著,躺在病床上,瞪大著眼睛,看著他們這些來自廣東的醫護人員。“我對她說,我們是從廣東來的,一定要加油,要堅持。她點點頭,流了淚。”

“傾注兩地全部心血,為了1%的成功,我們一起盡了100%的力,這就是堅持,這就是同心!”廣東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醫生麥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