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財富保衛戰

打響財富保衛戰

一、正在逼近我們的危機


打響財富保衛戰


鋼鐵是經濟的骨骼,各類產品所需的鋼材產量基本都是確定值。

如,1噸鋼材可以建設20平米的房屋,如,1輛汽車對應1噸多鋼材需求;如,......

因此,鋼鐵行業的問題基本反映了整個經濟的問題。

打響財富保衛戰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商業銀行是國企。其他國企也是國企。

因此,商業銀行更願意將貸款放給國企,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稅收和就業,也會促成商業銀行貸款給國企。

在這個邏輯的作用下,一旦某個市場需求被開啟,全國各地會一窩蜂的依靠貸款上產能。一窩蜂上產能,會導致大家在高速增長的階段只能保持微利,一旦市場掉頭,大家會普遍陷入虧損,償還銀行貸款都會成為問題。這是鋼鐵行業面臨的問題(如上圖),也是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還是水泥、工程機械、建材、煤炭、有色等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國外是什麼情況呢?國外的商業銀行是私人的,放貸是審慎的,國外的企業是私人的,借貸也是審慎的。兩方的審慎,使各個行業的企業主要依靠生產獲利,再投資,滾動發展起來。在市場高速增長階段,企業能夠獲得高額利潤,在市場增長停滯階段,頭部企業亦然有穩定的利潤。這讓頭部企業可以輕鬆整合其他企業,使行業可以

相對從容的走出冰河期。

因此,中國經濟實際面臨十分嚴峻的問題,因為我們依靠信貸催生的產能提前完成了未來的訂單,一旦城市化拐點來臨,大面積的破產會使相當比重的企業失去還貸能力,會造成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們創造的史無前例的產能,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會面臨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

打響財富保衛戰


微觀上,我們的企業、商戶和個人感覺賺錢越來越難的根源:國企及其他貸款人會逐漸將自己的債務轉嫁給全社會。

因此,看似國企債務和政府債務與個人和家庭無關,但實際上,這些債務的終極買單者卻必然是消費者。

如果我們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任由這些債務發酵,最終傷害的必然是我們自己。

二、解決之道:換跑道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東歐、俄羅斯、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泰國等經濟體的經驗表明,只要在傳統金融框架之內,經濟危機就難以避免。

只要經濟危機難以避免,我們就必然會被洗劫。請注意:前蘇聯、日本、韓國之所以難逃被洗劫的命運,根源不是他們蠢,而是在一個必然結構之中。

所以,要擺脫被洗劫的命運,唯一的辦法是:換跑道。

建設全民持股的新零售平臺,讓中國製造在新零售平臺內發生提貨權,把這種提貨權與股權打包出售給消費者、金融機構,使企業提前獲得RMB,清償銀行貸款與歷史遺留債務。通過存貸對沖,徹底將債務轉化為未履約訂單。使中國製造由還錢變為還貨。

打響財富保衛戰


三、換跑道的方法

大家通過休閒時間,把市場搬到公共網絡之上。

把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轉化為中國人的資本。

打響財富保衛戰


總結:建設公共網絡首先是保護你已經獲得的財富不被洗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