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漲了之”最終會為“任性”買單


“一漲了之”最終會為“任性”買單

一漲了之”最終會為“任性”買單

姚村社

火鍋人均220元以上、一杯奶茶30元、一份米飯7元……全面恢復堂食之後,餐飲業悄然掀起第一波漲價潮。近日,海底撈、西貝、奈雪的茶、喜茶漲價相繼登上熱搜,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就先到了”。(4月11日大河報)

儘管最新情況表明,4月10日,海底撈已就漲價一事發表致歉聲明,表示由於管理層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但國內餐飲業此番漲價潮帶來的影響,顯然不會隨著海底撈的一紙致歉聲明而了結。由相關報道看,漲價潮並非“席捲”整個餐飲業。同日,記者走訪花園路商圈、熙地港購物中心及二七區數十家餐飲店發現,不少餐飲企業打出了力度不小的折扣,例如黃記煌打出了吃100元送30元的折扣,醉巴鮮烤魚則可疊加使用70元抵100元活動。漲價或許是商家扭轉虧損、短期內獲益最快的辦法,但生意人誰不明白,漲價也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你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勢必會傷了不少“吃貨們”的心,你的品牌、你的企業形象自然會同時受損。

從長遠看,肯定得不償失。不少餐飲企業打出力度不小的折扣,就是最好的註腳,這恐怕也是“漲價潮”與打折扣同在的根本原因。復工復產如火如荼,市場社會消費必然產生反彈,這原本是企業和商家提高產品知名度、進一步“吸納”或“鞏固”顧客的良好時機。

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漲了之”,等於給損害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潑了一瓢水”。在此“後疫情時期”,餐飲業提高自身抗打擊能力、合理消化壓力、積極開展自救才是“王道”。 換言之,與其在漲價上動腦筋,不如在提升、創新產品質量和經營方式以及優化服務上多做文章。

從短期看,漲價對企業來說自然能提振一下業績。只是餐飲業更為核心的問題是人流量,價格短期內的快速上漲並不利於吸引消費者,通過漲價的形式彌補之前的虧損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的結果是,品牌受損,顧客流失,業績下滑。

同樣背景下,一些餐飲企業打出力度不小的折扣或保持原價,是人家的產品質量一般嗎?是人家的的品牌不夠響亮嗎?非也。產品質量和品牌大小肯定有些差異,但此舉顯然是經營思想和理念的大不相同所致。按市場規律辦事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餐飲業漲價應充分權衡市場、自身與消費者三者之間的利益。目前情勢下,似乎更須抱團取暖,簡單地“一漲了之”最終會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