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六十岁以前默默无闻,但他心怀大志,等待机会。秦末天下大乱,他以独特的眼光痴情追随刘邦,为刘邦出谋定计,四处奔波,忠心耿耿,抛头颅洒热血,士为知已死!可谓是刘邦忠粉一个,为刘邦而生,为刘邦而死。

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是著名的说客、外交家,为刘邦统一战线屡立战功。

郦食其陈留人,世人皆称为狂生,亦或高阳酒徒,性格桀骜不驯,喜爱读书,熟读历史典故,秦国灭魏后,他家道落魄,沦为看门的小吏,虽然心怀大志,但是六十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既使如此,他仍然时刻关注时局变化。

此时正是秦末汉初,天下大乱,郦食其这时隐居不出,静观天下形势,从不去逢迎他人。陈胜、吴广以及项梁的军队逗留陈留,郦食其认为他们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不堪重用。而郦食其唯独欣赏刘邦,初次相见并不愉快,但是经过交谈一见如故,不但是关系融洽的君臣关系,亦是性趣相投的挚友。

郦食其首功计取陈留,为刘邦获得大批粮草,因而被封为广野君,推荐弟弟郦商带领几千人投奔刘邦。刘邦北征秦朝夺取关中地区,在兵临武关城下时,郦食其劝秦将归服,兵不血刃拿下武关,刘邦兵入咸阳,秦朝灭亡。在楚汉相争双方苦战,僵持不决的局面,刘邦要放弃攻打敖仓,郦食其果断建言,夺取荥阳,占据敖仓,以巩固战略要地和粮食补给,为日后形势的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口吞莲花,曾为刘邦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郦食其为刘邦在各诸侯国之间建立统一战线,四方游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年高人衰,立功心切,看到韩信战功累累,开始争权夺利,自已秘密出使齐国,兵临齐国城下的韩信还蒙在鼓里。

说句真心话,郦食其在辅佐刘邦周围的将军谋臣中,治政稳健不如萧何,运筹帷幄,谋划天下不如张良,带兵攻城略池,屡战屡胜的韩信,他更是差一大截。但他富有谋略,敢作敢为,富有牺牲和冒险精神。

郦食其已经年过六甸,在古代他算是高寿之人了,但他甚知人老体弱,纵有雄心,壮志也难酬。因为他年青时就素有大志,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地事业,然而,他怀才不遇,人生到了六十岁了,才幸得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郦食其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建立不朽的功勋,名垂当世,无亏于自己几十年的期盼。他立功迫不及待的思想,促使他与同行有争功夺利的行为发生。

郦食其对韩信是有嫉妒之心的,同在一个阵营战斗,资历比我浅,但是看看韩信的军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战领关中;破魏擒魏王豹,尤其是击破赵国,井陉背水一战,名震天下。凭什么你韩信叱咤风云?我郦食其表示不服气。

刘邦派郦食其作为特使出使齐国,刘邦并没有告诉韩信,郦食其既使到齐都临淄,路过河南韩信那里,他也未到韩信那里款酒叙旧,而是绕弯躲过去了,郦食其无非是赶忙抢在韩信的前面,说服齐国夺得这份荣耀,功劳就全部属于自己了,借以打破韩信的功劳垄断。而韩信还蒙在鼓里,正在加紧操练兵马,准备与田横决一雌雄。

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说服了田横归服汉王,正当他为这份功劳飘飘欲仙,蒯通背后给他捅了一刀。

郦食其面见齐王田广和田横,晓之以理,通之以情,先从政治角度分析刘邦宽厚仁慈,豁然大度,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烧杀强掳,残暴不仁,失人心者失天下是必然。又从军事方面指出楚汉战争,汉军所处的地理优势,聚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惊,渡太行之绊,据蜚狐之口,进可攻江淮,退可守汉中,汉军退可守之,进可攻之,胜负掌握在汉军手中。郦食其摆事实,讲道理,把楚汉之争讲得深刻透彻,让田横也无言以答。田横从齐国整齐情况出发,愿意作为盟友,归服于汉国。

其实,田横同意降服也源于韩信的威名,韩信平三秦,擒魏王豹,破赵背水一战,声望如雷贯耳。他知道韩信即将兵临齐地,自已虽然重兵历下,但战胜韩信并没有足够信心,如果没有韩信战绩做支撑,既使郦食其再花言巧语,也无法打动田横,在田横眼里,因为韩信的法码加重了汉国的份量。

郦食其不费吹灰之力,为汉国拿下七十余城池,为汉国建奇功,这次功劳全是自己的,韩信也要靠边站,郦食其心里乐开了花,洋洋得意,每天金樽美酒,纵洒为乐,畅想着自已美好的未来。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韩信兵临历城与临淄相距三百余里,当听到郦食其说服齐国建立同盟关系,韩信又失落又惊奇,郦食其出使齐国,这与他利益密切相关之事,自始至终未透出一点风,岂非是咄咄怪事?但是韩信仍然为郦食其自豪,准备写公关文书递交齐国,出齐国边境围攻楚国的计划。

这时蒯通对韩信说:刘邦派郦老头子出使齐国,将军可知半言,难到将军没有一丝寒意吗?韩信摇头不知,蒯通又说:区区一个穷酸书生,凭三寸不烂之舌,下齐城七十余座,将军你南征北战,历经艰难, 一年之中才拿下赵城五十余座,难到大将还不如一名竖儒。况且,郦老头说服齐国全是凭借你的威名,而今他领头功,将军居其下,将军你的颜面何在?

这些话正说中了韩信的要害,韩信回话说:现今汉王已派郦食其使齐,达成协议,我怎么好举兵赴齐呢?蒯通又劝说:汉王刘邦也没有诏书下令让你罢兵,既然这样你如何要罢兵。韩信出于对全局的考虑,决定军事进攻击溃齐国,是对汉国最有利结局,于是采取蒯通的建议,命令部队悄悄地越过平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历下城,挥师东进,齐军不战而退。

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的悲剧,虽然有抢功的嫌疑,但罪不致死,韩信有责任,刘邦更是脱不开干系。

田横面对突而其来的时局变化,愤怒异常,后悔不已,齐国在倾刻之间消失了,自已家破人亡。郦食其对突发情况亦是愕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会从天而降。田横逼迫郦食其要韩信退兵,郦食其这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劝田横看清形势,还是早投降。田横已经被愤怒丧失了理智,以严酷的手段处死了郦食其。

刘邦这次很不靠谱,既然派郦食其出使齐国,又让韩信率兵进攻齐国,这统师的命令难到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不通知韩信?郦食其这次确实有抢功之嫌,他知道韩信将与齐国进行决战,为什么不让刘邦告知韩信?一切以秘密行动进行,生怕韩信闻知此事,抢了他的头功,他既使在面临生命威胁之际,也不去求韩信,死要面子活受罪,或许心中还是有愧疚吧。

郦食其之死,韩信恐怕要承担三分之一责任,尽管郦食其抢你饭票,对你不尊重,但还不致于到死的地步,韩信明知进攻齐国有可能导致郦食其死亡,他仍然执意而行,有出卖朋友的行为,郦食其之死,韩信肯定要受到良心的拷问。

还有蒯通这个有名的辩士,他这次不多嘴多舌,一切都会平安无事,一切会以和平方式进行,郦食其绝对会健康快乐活着,他的话比刀子更锋利,倾刻之间,死伤无数人,蒯通在韩信旁边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他有张良的谋略和智慧,韩信也不会被吕后杀害。

刘邦是这次事件的主谋,演了一场双簧戏,最后的赢家是他自己,他明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他死一个郦食其不是为惜,毕竟韩信才是重要的,是他夺取天下的独一无二的大将。刘邦在君临天下,论功行赏的时候,终就没有忘记郦食其,封他的儿子郦疥为武遂侯,也是对郦食其最好的怀念。

郦食其敢抢韩信的饭碗,偷鸡不成蚀把米,死得憋屈

郦食其、刘邦可谓是人生知己,俩人脾气、性格和爱好皆有相投之处,郦食其忠心追随刘邦,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他践行了士为知己死的人生信条,可叹可敬!他一生狂放不羁,敢作敢当,虽已年纪六旬,但老当益壮,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态,所以说郦食其仍然不失为一位英雄的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