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優質水產品暢銷全球 出口額連續17年居全球之首

11月27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了《中國水產品電子商務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水產品電商單量達到3.98億單,交易額169.46億元,同比增長22.9%。

根據中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大數據,2018年,中國水產品電商單量達到5.58億單,交易額達到271.26億元,佔生鮮電商交易額的1/3。與2018年蝦、蟹、魚位列交易額前三位不同,今年上半年貝類的增速最快。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與市場加工處處長徐樂俊表示,我國優質水產品暢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水產品出口額自2002年起連續17年位居全球首位,全社會應共同關注、支持及行動,推動“國貨”水產品內銷市場的崛起。除了“網紅”的小龍蝦和大閘蟹,還有很多好產品值得推廣,比如2019年就開展了羅非魚的國內市場推廣 。

從各線城市交易額看,二線城市是水產品電商的交易主力,2018年二線城市交易額達143.89億元,佔比達53.05%;2019年上半年二線城市交易額達84.82億元,佔比達50.05%。一線城市2018年水產品電商交易額增速超30%。但從2019年上半年數據看,一線城市交易額增速僅為19.3%,下降明顯,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增速加快,達24%。從中可看出,中國水產品電商消費正呈現下沉趨勢。

從省及直轄市交易額看,2018年水產品電商交易額最大的省份是盛產小龍蝦和大閘蟹的江蘇省,達67.66億元,約佔全國水產品電商交易總額的1/4。佔比超過10%的省及直轄市還有上海、山東、遼寧。

從交易品類看,2018年,交易額前三位的品類分別是蝦(50.74億元)、蟹(47.09億元)和魚(41.06億元)。即食水產品排名第四,交易額達38.69億元。2019年上半年,各品類中,增速最快的是貝類(42.5%),其次是乾製水產品(34.7%)。另據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海鮮卡券、海參的消費額、消費額增速和消費頻次增速值得關注。

我國優質水產品暢銷全球 出口額連續17年居全球之首

此外,對於小龍蝦和大閘蟹兩大“網紅”的“C位”之爭,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根據最近幾年的水產品流通狀況,小龍蝦勝過大閘蟹。“首先,小龍蝦可以實現全年供貨,大閘蟹供貨期有限制。小龍蝦烹飪方法很多,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大閘蟹則是除了清蒸,很少再能有更好的製作方法。此外,年輕人更喜歡吃小龍蝦,消費人群比大閘蟹更年輕。”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還顯示,價格、味道、鮮度、配送速度、品質、烹飪方式等是消費者網購水產品中最關注的因素。

報告指出,水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冷鏈物流普及程度不高,交易信用體系不完善以及流通環節成本高、損耗大等因素都制約了水產品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水產品電商商業模式在生產與營銷、電商與旅遊休閒以及線上與線下等方面的融合仍有較大創新空間;產品標準化及質量的可視化,將成為水產品電商的熱點;而本地化生鮮平臺將成為水產品電商未來轉型的方向。

我國優質水產品暢銷全球 出口額連續17年居全球之首

報告建議,水產品電商與休閒漁業融合發展,從而實現電商與旅遊觀光、水族觀賞、垂釣、餐飲等休閒活動的深度融合,是水產品電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此外,還應根據水產品電商的特點,建立起符合水產品電商特色的行業監管體系,並通過社會各界努力,破解水產品電商的物流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