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周策佚文

(一)秦攻宜陽


秦攻宜陽。

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

對曰:“宜陽必拔也。”

君曰:“宜陽必拔也”

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

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削跡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議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

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

對曰:“君謂景翠,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寶事公。公仲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盡其寶。”


戰國時期周策佚文


(二)【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韓徵甲與粟於周,周君患之。

告蘇代,蘇代曰:“何患焉,代能為君令韓不徵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

周君大悅,曰:“子苟能。”


戰國時期周策佚文


這兩段文章見於《戰國策·秦攻宜陽》和《戰國策·雍氏之役》。

《戰國策》是彙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且它並非一時、一人之作。其所包含的資料,主要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彙集成書,當在秦統一以後。

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專訂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策》。

此兩文是戰國時期周策所記。核對今傳承之《戰國策》,發現內容基本一致。文章所用的文字是戰國時期的文字,文字清晰,流暢優美,是研究戰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資料。《戰國策》所用的篇名出於文章的第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