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關鍵詞】

塞外風光 戍邊禦敵 愁思茫茫 征夫白髮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詩詞導語】

提到范仲淹,大家立刻會想到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但他的詞作,卻極少被提及。同樣,因為文采出眾,人們大多認為他是文官,不知道他其實也是武將。這首《漁家傲·秋思》,則表現了他的雙重身份。他能描摹出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之景,也能抒發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戍守塞外,面臨種種困境,如寒天飲雪水,點滴在心頭。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詩詞大意】

秋天到了,邊境的的風光變得截然不同。大雁也向衡陽飛去,毫無留戀之意。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從四面八方湧過來。山峰重重疊疊,像千里屏障一樣,只見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夕陽的餘暉灑在緊閉的城門上。

喝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懷念起遠隔萬里的家鄉,可我還沒有立下功業,歸家之日無法預料。此時傳來了羌人悠揚的笛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已深,但將士們都無法安睡,將軍和士兵都久戍邊塞,雙鬢已有白髮,忍不住流下眼淚。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重點字詞】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裡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一詩一練】


1、關於本首詞的作者,以下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A、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B、他有多年的戍邊生涯,才能寫出真實的邊塞生活場景。

C、他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D、范仲淹也是北宋詞壇重要的大詞人,留下了大量的優秀詞作。


2、你認為本首詞的風格是怎樣的呢?

A、深細慎密,清新綺麗

B、風格委婉,感情真摯

C、意境豪放、開闊蒼涼

D、纏綿瀟灑、淡遠飄逸


3、“長煙落日孤城閉”描繪的是邊塞的景象,這和下列哪個句子描繪的景象更接近呢?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B、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C、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D、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淹《岳陽樓記》


4、作者寫這首詞到底要抒發的是哪一種情感呢?

A、通過對邊塞風景的準確刻畫,表達自己對大自然風景的熱愛。

B、通過對邊塞秋季奇特風光的描寫,和守邊將士憂國思鄉情懷,抒發了守邊將士思家愛國、憂國憂民的情感。

C、作者久經沙場,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寫這首詞來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D、作者寫塞外生活的艱辛、將士的辛勞,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民族氣節。


5、“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有什麼作用?

A、為了展示邊塞的風光很獨特,吸引外界的關注。

B、這是作者為了押韻而選用的字。

C、說明作者對邊塞有獨特的情感。

D、渲染邊塞環境孤寂荒涼的特點,說明塞外風景之異。


《漁家傲·秋思》——天涼好個秋,將軍白了頭


【參考答案】


1、D

解析:范仲淹這首詞作雖然頗具影響力,但范仲淹的詞作僅存五首,不能說留下了大量的優秀詞作.


2、C

解析:A、B兩項是婉約詞的風格,故排除。從本首詞的風格來看,是意境豪放的,並非纏綿瀟灑,故選C。


3、A

解析:B選項描繪的是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的畫面;C選項描寫的是風傳笛曲;D選項寫的是洞庭湖的風光,和邊塞相差甚遠;故選A,長河落日,比較接近。


4、B

解析:這首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通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等句子可以看出來,作者主要表達的是思鄉的情懷。故選B。


5、D

解析:全詞的上片寫景,“異”一字統領下文景物的描寫,主要是渲染邊塞的環境。故選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