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旅遊,一方面很爽,另一方面也很痛苦。"

這句話的邏輯其實並不對立,反而是很多喜歡去日本、又或者說第一次日本旅行的人最深切的感覺。

贊同前者的,基本是把目光聚焦在日本豐富的交通配套、成熟的旅遊業、美食美景和美人;而痛苦指的是,文化差異帶來的生活習慣上的不適應。

為什麼同是亞洲國家,又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卻演變出如此之多的生活差異呢?

事實上,這些不同受多個原因的深刻影響,包括日本強信仰的民族性,人均資源的匱乏,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等。

但不管怎麼說,如果你想去日本旅行,就有必要了解清楚日本人的文化習慣。

今天的話題,就聊聊這個。

----2019年44期----

且不說文化差異帶來衝突如此嚴重,但如果不提前瞭解當地的習俗,有些行為很可能會引來日本國民的側目。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日本,我按照自己的習慣在日本待了10天,儘管沒有被批評或處罰,但總感覺與周邊的日本人不合群,回來後才發現,我觸犯的習慣禁忌就多達7條。

第一,不能邊走邊吃東西

日本美食多是公認的,但遊客不代表你可以邊走邊吃,也不可以在地鐵、公交或電車等公共交通上食用。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在日本社會看來,邊走邊吃一方面可能會有食物的掉落影響環境,同時,還可能對路上的丟行人產生視覺、味覺以及行走造成影響。即便地鐵公交旁若無人,也不能吃東西。所以,日本小吃店或廟會食街,都會定點先把東西吃完再到下一個點。

第二,吃麵聲音不能小

拉麵好不好吃,從聲音上聽出來。在日本人眼裡,你吃麵的聲音越大,表示味道越好,你越享受。這也是你對拉麵師傅工作的尊重。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我當時,就生怕因為吃麵聲音大影響到別人,萬萬沒想到,竟然反了。

如果最後離店,再補一句"一極棒"。是不是頗有一些日劇的味道。

第三,不能給自己斟酒倒茶,只能為別人。

小日本的尊重禮儀幾乎延伸到生活的每個細節,連給自己倒茶都是錯的?不能說得如此嚴重,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給別人倒茶禮儀的重視。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在飯局上,很多國家都有自斟自飲的習慣。但在日本,需要互相倒茶。

舉個例子,別人的杯子空了,你要為他人斟酒倒茶;反過來,別人也會為你這樣做。

第四,進屋要脫鞋,廁所有專門拖鞋

在我們國家,我們都知道在公眾場合脫下自己的鞋子是一種很不文明的行為。

但日本不一樣,他們習慣於榻榻米的起居模式、盤腿而坐,所以進屋前要把鞋子脫掉,再光腳或換上居家拖鞋,這才是禮儀。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另外,有些日本酒店、日式旅館以及日本家庭,會設置有廁所拖鞋。因為他們認為,浴室細菌可能會聚集在那些浴室拖鞋的底部,所以區分居室和浴室拖鞋功能比較重要。

第五,切忌不可公眾場合情侶過分親密。

注重隱私在日本被看得非常重,比方說用現金不用二維碼支付、手機拍照音效不能去掉、去情侶酒店有專屬直達電梯,不跟工作人員見面,等等,都是日本保護隱私的表現。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如果你在日本公眾場合過分親密,會是一個粗魯的行為,暴露在公眾目光下容易造成社會的不適。

第六,不主動給小費,他們也不接受小費。

為什麼說日本的旅遊業發達?其中一個細節,就是他們拒絕小費文化。這一點,可能對於歐美遊客來說需要重點關注。

日本的各行各業一直把服務放在第一位,即便有很多人說日本人的服務都是專業的而且是職業的,但服務業不就是應該這樣嗎?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所以,小費對於服務員來說,是對他們工作的不肯定。

第七,地鐵公交少打電話,不說話或低聲說話

日本人不喜歡給人添麻煩,是一種習慣。而像地鐵、公交或電車這類公共交通上,屬於公共環境,如果你接電話、聊天的聲音過大,就是影響到旁邊的乘客。換個角度看,也是佔用日本本來已經稀缺的人均公共資源。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日本反感的遊客行為:我犯了7條!親身經歷讓你避開文化衝突

所以,不管多急的事,你也得控制自己的電話聲量,更不可以外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