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有堵點、科研秩序受衝擊?官方亮出政策組合拳

復工復產有堵點、科研秩序受衝擊?官方亮出政策組合拳

在推動復工復產、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方面,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如何體現?疫情之下,如何幫扶科技型企業共渡難關,怎樣儘快恢復原有科研秩序……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工作情況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科技部:兩方面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說,科技部從兩方面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工作:一方面,及時做好國家科技計劃部署工作,推動各項研發和推廣工作有序開展,加強對科研人員和各類創新主體的支持服務,幫助他們儘快恢復到正常科研工作中來。

另一方面,研究制定《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提出9方面18條具體措施,對科技支撐經濟平穩發展做出體系化安排。

一是瞄準科技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提升服務水平、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瞄準國家高新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充分發揮科技園區的載體作用,實施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百城百園”行動,按照“一城一主題”、“一園一產業”的原則,突出特色優勢,優化空間佈局。

三是瞄準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是瞄準科技人員與企業產業需求的有機融合,開展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專項行動,鼓勵引導科研人員深入一線服務企業和產業,服務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

賀德方表示,這些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特別注重統籌政府與市場、當前和長遠,努力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推進格局。據瞭解,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70%的省級科技廳還推出具體舉措。

出實招保證重大科研任務實施

不少人關心,疫情發生後,國家科技計劃的重大任務部署有無受到影響?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坦言,疫情發生以來,很多科研人員直接投身到防疫工作一線、奮力拼搏,科研單位也採取了比較嚴格的防疫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對原有的科研秩序產生比較大的衝擊。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

為了保證重大科研任務的實施,科技部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及時調整在研項目的管理工作。2月中旬,科技部發出通知,對在研項目的實施期限自動延長6個月,對於核心團隊身在受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以及核心團隊直接投入到疫情防控診療一線的,還可申請進一步延長時間。同時,對科研項目申報、項目驗收和中期檢查等相關工作也都作出相應調整,確保有關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有序部署新的研發任務。近一段時間,科技部陸續發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多個重點專項,以及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的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總共涉及到550多個任務方向,中央財政投入超過120億元。在財政部門大力支持下,“十三五”以來,國家科技計劃在民生領域的投入強度,增長已超過50%。在“十四五”任務佈局中,還會繼續增加。

三是優化創新“便利化”服務,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比如,依託網絡平臺開展項目評審,此次實現了讓研發團隊“足不出戶”就可參加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同時,

今年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所有項目申報都全面實行無紙化申報,此外,考慮到疫情時期的特殊情況,探索“容缺申報”的方式。

支持先進計算、核心軟件等支撐國家新基建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下一步如何培養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問題時,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說,疫情中,一些新業態、新模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基於互聯網的一些新業態發揮線上優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

下一步,科技部將重點從三方面進一步促進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

一是進一步加大前沿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支持力度,重點包括先進計算、核心軟件、寬帶通信、區塊鏈、光電子、微納電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支撐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加大對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的新業態、新模式的引導和技術支撐的力度,重點包括:新型健康業、科技服務業、智慧城市、現代物流、教育服務等,進一步發展壯大這些新動能。

三是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和出臺一批支持政策和措施,為科技型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1—2月中關村信息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2.5%

作為國家高科技產業園區的標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回應說,疫情發生以來,中關村有200多家企業積極參與到檢測試劑、疫苗、藥物等研發生產工作中。特別是發揮中關村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推出AI診療、智慧測溫、消毒和配送機器人、智慧醫院等新技術和新產品,在抗疫一線得到很好應用。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 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

據統計,今年1—2月,中關村信息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2.5%,有力支撐了科技戰役、復工復產和線上經濟。

截至4月2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重點監測的3.84萬家企業,復工率接近90%;188家中關村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有182家實現復工,佔比為96.8%。整體看,中關村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科學有序、平穩推進,並呈現出加速全面恢復的態勢。

承擔國家應急攻關的企業,2/3來自國家高新區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透露,目前,承擔國家應急攻關的企業中,有2/3來自國家高新區。

截至4月1日,169家國家高新區中企業整體復工率達到7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到94.2%,有35家國家高新區實現總體復工100%。高新區整體復工復產率普遍較高,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司長包獻華

近一段時間,無症狀感染者和復陽情況也備受關注,復工復產過程中有沒有應對的方案?針對記者這一問題,包獻華回應說,對這個問題既要高度重視,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恐慌。據統計,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復陽患者導致疾病傳播的確切病例。

包獻華解釋,在當前嚴密的防控舉措下,大部分專家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導致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只要按要求做好科學防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以做到防疫與復工復產工作兼顧。

人工智能應對疫情處於探索階段

秦勇表示,疫情期間,一批人工智能產品,比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人臉識別、智能測溫、智能語音機器人等,在抗疫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總體上看,人工智能技術用於應對疫情,還處於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長遠來看這將是發展趨勢。”秦勇說,下一步,科技部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能發展支持。疫情期間,科技部緊急發佈了一批人工智能指南,進一步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共性技術和關鍵器件的研發支持。

近期,科技部還將結合疫情防控,針對智能醫療,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傳染病防治、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應用,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支持一批研究項目。

特殊時期啟動實施“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

為了給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在財政部門大力支持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啟動實施“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

張曉原表示,作為當前特殊時期啟動的一個特殊重點專項,主要有四方面特點:

第一,立足於提振當前經濟,主要是支持技術創新項目。特別是短期內能夠見到成效,對復工復產有著直接帶動作用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項目。項目體量適中,實施週期不超過兩年。

第二,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並對一些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地區給予傾斜支持。預計這一重點專項能支持3000家左右企業,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重點專項將鼓勵他們和行業骨幹企業、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建立“夥伴團隊”,通過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成果的應用示範,帶動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的集群發展。

第三,創新組織方式務求高效規範。企業通過網絡平臺在線提出項目申請,科技部將會同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和行業部門在三個月內完成立項工作,相關項目經費也要採取定額資助的方式儘快撥付到位,以最快的速度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短期困難。

第四,加強示範帶動和協同聯動。希望能鼓勵引導有關部門和地方也積極採取類似措施,通過科技創新加大對復工復產各方面支撐服務,同心協力加快打通經濟循環,對全國企業的復產復工形成有力支持。

21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平均復工復產率超九成

疫情發生以來,科技型企業特別是廣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受到較大影響。

包獻華說,科技型企業憑藉自身科技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勁,現在看復工復產的態勢良好,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據對21個省市調研統計,高新技術企業平均復工復產率超過90%;據對國家高新區內3萬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監測,平均復工復產率達到83.3%。

200億元“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來了

翟立新介紹,針對企業資金鍊緊張問題,中關村管委會會同8家金融機構推出200億元的“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兩週時間發放貸款271筆、貸款金額51.2億元,平均利率3.55%。近期,還撥付了小微企業研發、專利、人才等扶持資金4.3億元,支持企業4000多家。同時,中關村科技企業孵化器還為在孵企業減免1.38億元的房租,受益企業達到8000多家。

針對企業新技術新產品轉化應用問題,2月以來,中關村管委會分三批向社會發布370多項抗疫新技術新產品,有130多項得到新的應用。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复工复产有堵点、科研秩序受冲击?官方亮出政策组合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