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渊平衡术玩脱了的结果


玄武门之变,李渊平衡术玩脱了的结果


关于玄武门之变,我们听过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李世民带人埋伏在皇宫北门也就是玄武门旁边,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当上了太子。

兄弟争夺皇位,这事在古代皇权社会并不新鲜。但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觉玄武门之变其实挺奇怪的。

奇怪的事有两点:

一、历来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刀兵相向,一般都发生在老皇帝死了以后。但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唐高祖李渊仍然活得好好的。

二、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去拜见李渊。李渊看到他,居然没生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些天我听信谣言,误会你了。”李世民立刻跪在地上,抱着李渊痛哭。李渊就顺水推舟,立李世民做了太子。没过多久,干脆把皇位也让给了他,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李渊平衡术玩脱了的结果


李世民为什么不怕李渊,敢在皇宫门口动手杀兄弟?事情发生了,李渊的表现为什么那么淡定?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不是那么简单,其实隐藏着不少谜团。


李渊打下天下,出力最大的,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

我们过去看一些电视剧,可能会觉得,李建成这个人很无能,还总是嫉妒李世民。他能当上太子,只是因为他是长子。其实,历史上的李建成是很有才干的。李渊率军打进长安的时候,李建成是左军统帅,李世民是右军统帅,两人旗鼓相当。李建成还曾经率军平定山东,而且多次打退了突厥的入侵。只是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要经常留在长安,帮李渊处理国家大事。这时的李世民却负责率军在各地征战,平定军阀的残余势力,所以李世民的战功才逐渐超过了李建成。加上后来李世民夺取皇位以后,对于李建成的历史形象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丑化。所以我们今天才会觉得,李建成是个无能之辈。

唐朝开国以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朝廷的军政大权,大多由这两个儿子分别掌握。

但是,李渊在把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兄弟变成左膀右臂以后,又要面临新的问题。两个儿子,功劳都很大,你得一碗水端平吧。太子的位子只有一个,按照立嫡长子的老规矩,给了李建成。对于李世民,就只有多给点别的东西做补偿了。于是,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列百官之上。天策上将统领的机构叫作“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员,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人物,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秦琼等等,都是天策府的成员。

除了政治上的优待,李渊还赏给李世民经济上的好处,这个好处特别实在,三座铸造铜钱的炉子,放今天就是三台印钞机。

李渊对李世民这么好,除了奖赏他的功劳,还有更复杂的政治考虑。李建成的能力很强,又是太子,要是李建成权力过重,那很可能会威胁到李渊自己。要知道,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从来都是很微妙的。那要怎么防范李建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制约李建成。找谁来制约呢?没有比李世民更好的人选了。

所以,李渊经常赐予李世民非分的权力。比如当时太子李建成因为帮助李渊处理朝政,拥有发布皇太子令的权力。这还算正常,但李渊还允许李世民也享有相同的权力。记录唐朝历史的《旧唐书》里就留下了这么一笔,说当时皇太子的命令和秦王李世民的命令经常同时颁布,老百姓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么一来,太子李建成统领下的东宫,和秦王李世民统率下的天策府,实际上都变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李渊实行任人唯亲的方针,一直没能建立正常的官僚政治。很多有能力的人都郁郁不得志,要想出头,就只有投奔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先成为他们的家臣。比如后来李世民手下那个敢于进谏的魏征,原来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家臣,后来才投靠了李世民。李世民自己手下更是人才如云,比如著名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就是房玄龄擅长谋划,杜如晦擅长决断。这两个人都是投奔了李世民,才得以发达的。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奉命长年征战,在军队里的威望很高,和不少高级将领也建立了亲密的个人关系。

到了这一步,唐朝的政坛上正式形成了“一君两储”的局面。上面有李渊这个皇帝,下面有两个皇储,一个是明面上的皇储:李建成。还有一个是皇储的候补,随时可能挑战皇储的地位,也就是李世民。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李渊重用自己的儿子,又想在两个儿子之间玩平衡,导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被李渊授予了很大的权力,胆子也越来越大,所以他后来才敢在李渊没死的时候就发动政变。

玄武门之变,李渊平衡术玩脱了的结果

李渊在两个儿子中间玩平衡,这看上去似乎不新鲜。领导都喜欢玩平衡术,在下属之间一会支持这个,一会支持那个。但李渊玩平衡的时候,忘记了一点,平衡术其实不适用于一种场合,叫作“零和博弈”。

什么是零和博弈?就是双方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的是皇位,皇位只有一个,没法妥协。而且兄弟俩已经结下了很深的仇恨,不管谁当了皇帝,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把对方给灭了。

李渊要想避免出乱子,那就必须在自己死前,坚决地支持其中一个,打击另外一个。但李渊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前夕,仍然在玩平衡。这时玩平衡,那就是在玩火。可以说,玄武门之变的火种,就是李渊亲手种下的。

我们看看李渊是怎么玩火的。

李渊在进入晚年以后,一开始是支持李建成,限制李世民。因为李建成毕竟是合法的太子,李世民手握军权,又有点桀骜不驯,经常让李渊很不舒服。父子之间曾经因为这么件事闹过矛盾。李世民曾经因为淮阳王李神通有功,划给他几十顷良田。后来李渊身边有一个妃子的父亲也看上了这些田,就通过这个妃子向李渊伸手要田。李渊禁不住这个枕边风,就写了道手谕,让李神通把这些田让出去。结果你猜怎么着?李神通说,这些田是秦王殿下给我的,我不让。李渊勃然大怒,把李世民叫来一顿臭骂,说我的手谕难道还不如你的命令吗?

李世民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也很无语。父子两人的关系于是开始紧张起来,李渊这时就更倾向于太子李建成了。

李建成有了李渊撑腰,胆子也壮了。他看到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觉得不能不防。于是他擅自招募了两千多名精壮,让他们担任东宫卫士。李渊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对李建成又起了疑心,把他叫来大骂一顿。

没过多久,又出了一件事。李渊去长安北边的一座行宫避暑,让李建成留守长安。结果李渊坐在行宫里,收到举报,说太子李建成指使一个叫杨文干的部下造反。李渊一听就急了,让人通知李建成,快给我滚到行宫来,我有话要问你。李建成真的孤身一人,跑去见李渊,结果被李渊给关了起来。这时李渊又派人去叫杨文干来问话,结果传话的人大概和杨文干认识,他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一听,知道大祸临头,就真的起兵造反了。

李渊得到消息,马上让李世民平定叛乱。而且李渊还给李世民画了一张很大的饼,说儿子你好好干,平定了叛乱,我就废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让你当太子。李世民一听,跟打了鸡血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杨文干给灭了。叛乱平定了,李渊该履行诺言了吧?并没有。他只是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叫过来骂了一顿,说你们两兄弟以后要好好相处。然后他又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下令把李世民的几名部下给流放了。

这事就很奇怪啊。明明是李建成指使部下谋反,李世民平定叛乱。李渊为什么没有惩罚李建成,反而惩罚了李世民的部下呢?这其中的原因,历史上没有明说。不过有历史学家猜测,这次事件本来就是李世民的政治阴谋。李建成根本没想指使杨文干谋反,李世民却派人去向李渊诬告李建成,结果反而把杨文干逼得不得不反了。事情过后,李渊也不糊涂,有点回过味来了,又怀疑起了李世民,于是就宽恕了李建成,又流放了李世民的部下,进一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不管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这件事过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开始走向白热化,两人已经顾不上兄弟亲情,随时可能火并,就差一个导火索了。杨文干事件之后又过了两年,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终于出现了。

那一年夏天,北方的突厥南下入侵唐朝。太子李建成觉得有机可乘,就向李渊推荐弟弟李元吉来率军抵抗突厥。李元吉和李建成关系很好,李建成这样做,是想趁机抓军权。正好李渊因为上次杨文干的事情,一直在怀疑李世民,也想再削弱一下李世民的势力。于是,他就采纳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带兵出征。李元吉还趁机向李渊要求,挑选李世民手下精锐的将士,来跟自己一起出征,李渊也同意了。大敌当前,又有李渊的命令,李世民也不敢不同意。

这时,李世民已经感到危险在逼近,他的部下们也劝他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就和部下们一起定下了行动计划,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了。

李世民先是进宫拜见李渊,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状,说他俩跟后宫的妃子们私通,又对李渊哭诉,说他俩已经定下了除掉自己的计划。李渊很惊讶,说明天一早,我就把你们兄弟三人都叫进宫来,当面对质,你明天一早就过来吧。

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了消息,准备第二天早上赶在李世民之前进入皇宫,逼迫李渊下令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早已做好准备,他买通了皇宫北门玄武门的守将。按当时的规矩,早上要进皇宫,必须经过玄武门。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带上部将和亲兵,在玄武门布下埋伏,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来到玄武门附近,感到气氛不太对,就调转马头想逃走。这时李世民骑马从玄武门冲出来,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恭杀死。这场宫廷政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就在这时,皇帝李渊正在后宫的池子里乘船作乐。尉迟恭闯进后宫,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秦王李世民已经替陛下把他们给杀了。李渊听了,非常震惊,知道自己玩脱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他还说了一句自我解嘲的话,说立李世民做太子,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啊。李世民看见大局已定,这才进宫拜见李渊。李渊看着他,很淡定地说,这些天以来,我听信谣言,错怪你了。李世民就上前扑在李渊怀里哭,场面看上去还挺温馨。

看似温馨的场面,背后其实是父子俩人的心照不宣。李渊知道自己玩脱了,害死了两个儿子。但事到如今,也不能跟李世民翻脸,不然连自己的命恐怕都保不住。李世民也知道,只要李渊不翻脸,就没必要难为他,他毕竟是我爹啊,儿子打老子,传出去名声不好,这皇位也坐不稳。这对人精父子,就在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中,达成了政治默契。两个月后,李渊就赶紧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他知道,把皇位让出去,自己就算是平安落地,可以享点清福了。

所以,对于玄武门之变,李渊其实要负很大的责任。就是因为他玩平衡玩过了火,才逼得兄弟几个刀兵相见,这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场宫廷政变的火种,其实就是李渊亲自种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