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客戶的建議成了他們的方向標,促成他完成一個個目標,完成一個個心願,2018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000多萬元。

他叫黃平,原本做點小買賣,開了個小餐館,日子過得波瀾不驚,雖然心有不甘,想改變現狀可也不是一件易事。

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1998年黃平和妻子花費8800元接手了一家賣牛雜的小餐館,當時夫妻倆最大的夢想就是在縣城裡買一個房子,心目中最大的房子就是71平米的。

剛接手的這個小餐館只有8張桌子,生意也不是很好,一天去除房租水電,也就剩點生活費。可是夫妻倆接手不到一年的時間,一道小菜讓餐館紅火了起來。

這道小菜的是怎麼來的?

顧客的建議——招牌小菜——生意紅火

夫妻倆的小店主要經營牛雜火鍋,一次一位客人建議在上火鍋前要是能有點小菜就更好了。客人的一個小小的要求,夫妻倆非常認真地琢磨了起來,最後決定退出四川的特色小吃——夫妻肺片。

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但是夫妻倆知道,就算他們再用心以當時水平,怎麼也做不出大飯店的水準。怎麼辦呢?他們就從食材入手,選擇最新鮮的食材,才能做出鮮美的菜品。

於是他們每天都是第一個來到菜市場,選上好的黃牛的牛舌、牛心、牛肚,再根據客人的口味調製紅油。小菜一推出,小店沒多久就吸引了眾多的食客,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店。

到了第二年他們就積攢了4萬元,在縣城買了夢寐以求的71平的房子。

顧客的建議——增加犛牛肉——轉戰成都

夫妻倆的店紅火以後,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食客,一次一個客人對他們講犛牛肉的肉質要比黃牛肉好,口感更細膩。夫妻倆從來沒有接觸過犛牛肉,當地也沒有做犛牛肉的,但是夫妻倆覺得顧客能不能接受,完全取決於做出來的犛牛肉口感和口味,只要找到方法一定能讓顧客接受,市場前景應該很好。

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於是他們千方百計的找來了犛牛肉做實驗,最難解決的就是犛牛肉的那股羶味,那股羶味有多大,如果不經過處理,整個房間都能聞到,而且特別嗆人!

研製去羶味的湯鍋底料成了重要課題,夫妻倆找來了40多種中藥材,一種一種的實驗,特別是蓽撥的用量特別難掌握,1克1克的增加,最終得到最好配比方子。

推出的犛牛肉在當地受到極大的歡迎,這讓他們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到“美食之城”成都去發展。

顧客的建議——改進湯料——站穩腳跟

來到成都後,生意不能說不好,但是淡旺季特別的明顯,因為夫妻倆的牛雜火鍋是熬製的白色底湯料,可是成都人是無辣不歡,冬季的時候生意還可以,可是到了夏季就很少有人光顧了。

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又是顧客的建議:你們的犛牛肉口感很好,要是也能做成辣鍋的就更好了。看似簡單的加些辣椒、胡椒就可以了,可是夫妻倆卻下了十足的功夫,專門找來了當地最有名的火鍋大師傅,幫助他們研製適合犛牛肉的“紅油火鍋底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他們又次得到了市場肯定,生意紅火得不得了。隨著生意的興旺,問題又出現了,犛牛肉的供給跟不上,這可是致命的問題。

夫妻倆開始養犛牛

他們從八張桌的夫妻小店,做到了年收入3000萬,經驗值得借鑑

對於開餐館他們是內行,但是養犛牛他們就是外行了。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們來到了西藏找到了當地牧民給他們代養犛牛,效果很好,不僅自己的餐館供應問題解決了,還可以對外銷售。

一年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基地,到2018年一年的犛牛銷售額就到達了3000萬元。

總結

迎合顧客的建議一直都是經營生意的真諦,只是每個人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忘卻了之一真理,特別是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最容易忽略顧客的需求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