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各位小伙伴,想必大家都知道凡是跟包拯有关的文艺作品中,总是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反派角色“庞太师”。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他可以说是“包青天”的第一号对头,不但自己有着诸多的劣迹,还想方设法阻挠包拯执法断案,这么一个令人生厌的“庞太师”,其实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但只是文艺作品中,这个人物的诸多“设定”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实在是有些天差地别。今天嘿小鼬就和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真实的“庞太师”。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庞太师”真正的名字叫做庞籍,公元988年也就是宋太宗端拱元年,庞籍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庞格担任过北宋国子监博士一职,可谓为是学富五车。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庞籍自幼便饱读诗书,公元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27岁的庞籍通过科举进士及第。随后就任黄州司理参军,在黄州庞籍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位贵人,时任黄州知州的夏竦。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夏竦十分喜欢这个聪明多谋的年轻人,认定他将来能够成为朝廷栋梁。在夏竦的栽培提拔下,几年后庞籍就被调回都城开封任职。庞籍虽然官是越做越大,但是他并没有迷失自我。经他手处理的公务都能够及时公正的办结。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随着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维护西北的边境安定成为了宋朝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庞籍随即被宋仁宗任命为陕西体量安抚使镇守西北,面对西夏的“虎狼之师”,庞籍采取了“俟其衅隙,攻守结合”的战略。这其实指的就是面对来犯之敌,作为守军的宋朝军队首先要注意观察敌情,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敌军虚实和双方的实力来灵活机动地选择究竟是防守还是进攻,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亦或者是扩大胜利的果实。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同时在北宋和西夏作战的初期根据战场形势,庞籍一直主张采取固守的方式,因为他深知宋军的真实情况,庞籍在上呈宋仁宗的奏疏中写到“夫兵冗而不精,虽众不可用也。窃闻所发之兵,皆不选练而遣之,疲弱预行者亦多,此徒有其数而可用者殊少。”可见当时北宋在西北戍守的士卒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实战斗力低下,而且还存在着不少老弱残兵几乎是不可为战的。除了军事上的准备之外,庞籍还针对西夏与北宋贸易的需求,向宋仁宗建议关闭与西夏进行贸易的边境榷场,这种经济上的“制裁”可以说对于提前结束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在镇守西北的过程中,庞籍还提拔培养了一批骁勇善战的边将。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面涅将军——狄青。庞籍在担任延州知州时,重用狄青,使他在宋夏战场上屡立战功。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后期庞籍在回朝拜相后,还曾在朝堂之上力排众议,力保狄青担任统帅,全权负责平定岭南侬智高叛乱,最终狄青没有辜负庞籍的期望,成功平定叛乱收复了大片国土,狄青也因此被封为枢密使。狄青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成长为镇守一方的边关名将,最后官至枢密使,可以说与庞籍的栽培与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作为北宋的一代名臣,庞籍在公元1063年去世,享年76岁,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评价庞籍

“向守西边,宣力实多,怀柔凶渠,复归皇化。其在宰府,属蛮寇凭陵,震惊二广,翼赞圣谋,廓清丑类。及告老之年,精力犹壮,坚辞荣禄,去位家居。实朝家之硕臣,方今之旧俊。”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其实细查史料,文艺作品中庞太师的原型更有可能是宋仁宗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由于张尧佐被宋仁宗“火箭式”提拔,使其才不配位的情况愈发显现,曾经有多位正直的大臣上书弹劾张尧佐,这其中就有包拯。

《包青天》里的“庞太师”可不等于历史上的名臣庞籍

只可惜后人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中竟让庞籍这位名臣,替张尧佐背了黑锅,现在看来确实是冤枉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