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雍正帝继位(公元1722年12月24日)


历史上的今天:雍正帝继位(公元1722年12月24日)

雍正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千古一帝死后第五天即公元1722年12月24日,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继位称帝,次年改年号雍正,是为雍正帝。雍正皇帝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残杀手足兄弟,逼死其额娘。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其他事迹和为政举措我们不一一解释了,感兴趣的自行搜索,我们来看下史书和后代的评价。



史书评价: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历代评价: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评价道:“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他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缺少的百艺之首亟为重视。各省农民被所在州、县长官评选为最勤劳、能干、孝悌者,甚至可以封为八品官。农民为官,并不需为此放弃他已卓有成效的农事耕作,转而从事他并不了解的刑名钱谷。”

近代日本学者、清史研究专家稻叶君山说:“帝承康熙疏节阔目之后,稍加清理,遂创定清朝财政之基础。至日后盛运期之财政,实帝之所赐也。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南怀瑾说:“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