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我国和北方强邻之间,还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内陆国——蒙古国。蒙古国与我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一度发展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巨大帝国。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对传统的汉地进行统治,也由此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一分子。但是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大军北伐,将通知中原近百年的蒙古人重新打退回了蒙古高原。北元的残余势力以及后来分裂的蒙古各部落,都没有被明朝所实际统治。

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直到清朝入关之后,满清统治者通过和亲等诸多方式,再次将蒙古高原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末。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在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北方的沙俄积极干涉,以外蒙的保护者自居。次年清朝宣统帝逊位,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积极争取对蒙古的主权。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协约》签订,北洋政府在法律意义上保住了对外蒙的主权。1919年外蒙宣布取消自治,但两年后又在苏联的控制下重新宣布独立。但是外蒙的独立在当时并未获得国民政府的承认,直到1945年。

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在“二战”胜利的这一年,国民政府同前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政府表示尊重蒙古人民公投的决定。在苏联的密切干涉下,1945年10月20日投票结果出来了,结果是97.8%的蒙古人支持外蒙古独立,国民政府也于次年1月5日正式承认这一结果。但是外蒙古独立之后,仍然有一部分蒙古人留在中国,为了以示区分,独立出去的被称为“外蒙”,而留在中国的则称为“内蒙”。虽然他们同属于蒙古族,但是“外蒙”是外国人,内蒙人则是我们中国的一分子。

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事实上,我们早就习惯了用“外蒙”称呼蒙古国和该国人民。那么外蒙古的人民是怎么称呼我们中国人的呢?众所周知,我们称呼他们所使用的“外蒙”一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指代称呼,并不带有任何的褒义或者贬义的成分。其中“外”是相对于“内”以示区分的,“蒙”则是“蒙古”的简称。然而外蒙的民众却用了一个贬义词来称呼中国人,叫做“胡扎”。"胡扎"(hujaa)一词源于山西话中的"伙计",但是在外蒙人的语境中,这个词往往表示一些不好的东西。

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中蒙两国的历史久远,并且中国境内还有众多他们的蒙古族同胞,为何他们要用这样一个负面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人呢?这其中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历史上。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蒙古高原和山西省毗邻,而山西的晋商团体又是清朝相当活跃的一个团体。由于离得近,晋商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蒙古市场,他们在蒙古和内地的商品贸易中充当了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历代的商人团体都有好有坏,有的会为了一方百姓毁家纾难,有的却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当年的晋商团体中,也不乏有人以次充好,将劣质商品售卖给蒙古人的。

在中国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外蒙人又是怎样称呼中国的呢?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后,晋商给蒙古人的货物基本上就没有好的了。就是这看似普通的商业活动,导致了汉人的整体形象在蒙古人的心目中一落千丈,许多不从事贸易的中国人也被迫“躺枪”。也正是因为晋商,蒙古人学会了“伙计”这一称谓,也最终将这一称谓变成了一个蔑称。虽然中蒙建交以后,两国的关系比较友好,但是蒙古的民间却依然保留着“胡扎”这一蔑称。但是随着现代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这一不好的称谓早晚也会成为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