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不僅糧食種植多、產量大,在水果種植規模和產量上也均達到了世界之最。就目前我國國內水果種植結構來看,柑橘類佔據了主導,而柑橘類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柚子。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我國水果年總產量已經達到了24056萬噸,已經是世界水果產量的第一大國,那麼經過8年的快速發展,當下更沒有哪個國家的水果產量能與我們企及了。

產量大、種植多似乎不是我們值得自豪的東西,因為從近幾年來看,幾乎年年都有大批量的水果滯銷,價格低到虧本。就從柚子作為例子分析吧,柚子連續多年的行情低迷,柚農已經扛不住,不少農戶今年準備把果園撂荒準備出門打工了。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從2017年的柚子年產量數據來看,我國柚子年產量已經達到了480萬噸,如今經過3年時間發展,到今年2020年,年產量肯定遠超480萬噸了。如此巨大規模的水果產業,在我國也算被農民瘋狂種植過。準確地說我國柚子發展要追溯到清朝時期的乾隆年間,那時候柚子作為貢品一炮而紅,被世人所揭曉。在成為貢品之前,柚子只不過是民間一種野果子,並未受到太多人重視。在柚子成為貢品之後,在南方地區才開始被農民小規模種植。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要說柚子產業的發展,絕對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了。在80/90年代那段時間,我國南方種植柚子也是以家庭方式小規模種植,種植量上還不如當時香蕉的種植規模,到了2020年的時候,我國柚子種植總面積已經接近200萬畝,成了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水果(200萬畝數據是依據目前國內4大產區所種植的面積大致綜合計算所得)。

僅從我國琯溪蜜柚原產地的福建平和蜜柚種植發展來看,在2010年的時候當地所種植的蜜柚面積為50萬畝左右,到2017年的時候,當地已經發展到了78.5萬畝,短短7年時間就增加了28.5萬畝之多。這也說明一點,在這幾年來,柚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也隨之不斷上漲。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但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卻出現了,過去3~5年時間裡柚子市場行情持續低迷,早熟的能夠賣個1塊錢以上的價格,晚熟的基本都是3~5毛錢的收購價,從這幾年的發展規律來看,價格是持續走低,基本見底了。就以筆者一親戚所種植的千餘棵柚子來說,去年就賣到了3毛錢一斤的低價,算起來還足足虧了十幾萬塊錢。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柚子產業從發展到現在行情連續低迷,僅僅也用了30多年的時間(從1985年到現在2020年),這應該就是一個行業興衰的過程了。我國的名柚品種有4個,分別是:四季柚、沙田柚、梁平柚、琯溪蜜柚、玉環文旦柚。在每個名柚下面又有很多當地品種,如白肉蜜柚、紅心蜜柚、黃心蜜柚、三紅蜜柚等等新舊品種。柚子產業興衰也跟柚子品種不斷更新有很大的關係。

柚子產業幾十年的發展,不斷進行著新品種不斷替代老品種,品種更新頻率太快,市場新鮮度過期太快,而柚子更換品種需要3年時間才進入投產,農民完全跟不上消費市場的步伐,只能疲於奔命。就以山區較晚成熟柚子的產地來說,連續好多年都沒有賣上好價格。每年到了10月份之後,柚子價格已經跌到觸底,通常只有3毛錢的收購價。按照農民說的就像打發叫花子一樣,全部低價拋售了。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從白肉品種,發展到紅肉、三紅、黃金肉、如今逐一被淘汰,掉入低價池子,今年又興起泰國紅寶石蜜柚、葡萄柚等品種,經過幾年的頻繁更換品種,不少農民表示無論如何努力都跟不上市場的變化,今年總算看透了,直接撂荒不管,任其發展。甚至有人發現柚子花更值錢,直接把經濟利益轉向了柚子花,專門採花售賣。

年產超480萬噸,價格連續走低,去年一斤3毛,數百畝被撂荒!

不少農民經過幾年更換品種之後發現,無論如何更換新品種都無法跟上柚子產業的發展速度。基於年年賣低價,年年虧本的情況,不少農民選擇把柚子果園撂荒,少則幾十畝,多則數百畝被撂荒,這現象很常見。農民直接撒手不管直接進城打工,領著固定工資賺錢更實在。但也有人說柚子產業正蓬勃發展,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各位網友你們覺得柚子產業是不是進入新一輪的機遇呢?

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