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这个问题提的好,说明提问者至少是对那段历史比较了解的?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玄武门之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对比

第一,军事力量。

1、李建成:自从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取长安、北御突厥、东去山东、平灭刘黑闼,可谓战绩斐然。

2、李世民:收服瓦岗、剿灭王世充、窦建德河北广大地域。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实力不相上下。但是,如果我们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各种端倪:

1、西取长安时,是李渊刚刚起兵,可谓是兵微将寡时期,李建成可以拿下长安,可见其军事指挥才能。

2、北御突厥,相对于李世民剿灭河北地区农民起义军来说,难度更大,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突厥的战斗力,远远不是农民起义军可以相提并论的。

所以,可见李建成的军事实力是远超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李建成戎装

第二,政治力量(文官集团)

李渊称帝后,策封李建成为太子。便让李建成以太子身份监国,自己则很少再涉足朝政。

李建成也从此不再涉足征伐之事,全部交由李世民和李元吉处理。

在李建成监国之后,大力培养和提拔文官集团,使得当时满朝的文官集团都一边倒的投向李建成。著名的名相魏征就是其中之一。

可想而知,以满朝文武官员的实力去与李世民一个秦王府的幕僚集团的实力想对抗,孰优孰劣,一望便知。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监国的李建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对待对方的态度

首先,李建成看待李世民的态度

第一,有实力,心太软

以魏征为首的太子府的文官集团曾经多次向李建成谏言"李世民不除必成大患"。

李建成则认为"同是同胞兄弟,不忍加害,有事秉明父皇便可,不必放在心上"。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李建成想出掉李世民的话,是有实力随时可以出掉的。但是,他没有。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名臣魏征

第二,泰然处之,大意失荆州

在玄武门之变前夜,包括李元吉等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其中有诈,让李建成多加防范。

李建成却认为"我们没有杀秦王之心,秦王也必不会害我"所以,单身前往,在李元吉的坚持下,才让李元吉陪同前往。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齐王李元吉

我们再来看李世民的态度

第一,在没有考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

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都曾对李世民说过类似的话"如果秦王再不动手,我们就要各自逃命了,因为这样持续下去,我们必然会被各个击破,没有一个人能得善终。"

第二,在玄武门之变前夜

有人要为这次行动起卦,被长孙无忌阻止,其理由是"如果卦象不好,难道我们就不做了吗?"也就是说,无论成败,他们都必须得做。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长孙无忌

最后,我们来看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所能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当时的禁军全部由李渊自己掌握;

李世民只能收买其中一个门吏而已。

第二,当时大唐帝国的所有军队,都只能由李渊和李建成调遣;

而李世民所能调到的只有自己秦王府的府兵。

第三,李建成的文武幕僚都在太子府,齐装满员,并且有李渊的满朝文武做呼应;

李世民,只有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在身边,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现从外地秘密调回来的,程咬金等将领更是远在州郡做刺史,根本无法帮助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实力明显不如李建成,他是怎么取胜的?

李世民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与太子李建成的实力对比实在是悬殊至极。正所谓是一场不对称战争,作为实力弱的一方如果正面硬钢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李世民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别无他选。

而玄武门之变则就像梭哈,赢了全拿,输了全没。可以想象,如果玄武门之变失败或者败露,太子李建成还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对李世民手下留情?以他的实力想要灭掉李世民,应该也是易如反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