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被冤杀,自毁长城宋文帝

晋末刘宋时期,他出身寒门,却能立下赫赫功劳。他对国家忠心耿耿,却因功高盖主被杀。他是国之长城,他之死,北魏朝廷扬声高呼。后人都知道《三十六计》,却少有人知道这本书的作者。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翁谭道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谭道济的璀璨人生:

功高盖主被冤杀,自毁长城宋文帝

一.平四方

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出身寒门,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加入大名鼎鼎的“北府军”,被刘裕看中,遂投入刘裕麾下,追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任大军先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所到诸城皆降,克许昌,成皋,迫降洛阳,俘虏敌军4000多人,周边的谋士都建议他诛杀敌军,以绝后患,檀道济却说: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就是现在该做的。”,并释放了所有俘虏,檀道济此举大得民心,率领部下前来投诚的人很多,随后檀道济同友军合军,平定长安,一举灭亡后秦。在讨伐后秦的战争中,檀道济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屡战屡胜,战功赫赫。难得的是拿下洛阳对军民的安抚工作,表现的与五胡乱华以来以杀人树威的血腥政策完全相左,深得百姓拥戴。之后,檀道济任南兗州刺史,节制江北淮南诸郡军事,屡次平乱,是刘宋开国第一大将。

二.雍新君

回到建业后刘裕称帝,国号为宋。檀道济成为刘宋的开国功勋大臣。此时北魏也日渐强大,檀道济任镇北将军,驻军在淮南边疆,屡与北魏交战,多有胜绩。刘裕称帝后没几年就病卒,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册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可是新君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北魏兵犯境,作战失利,将军自劾,国人惊惶,他也不管,真个是无忧无虑,得快乐时且快乐,不作杞人去忧天。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有心废除这个皇帝,按顺序就要立刘义真为帝。但刘义真本来就与几个顾命大臣不和,在外地又随性生活,和一批文人在一起,生活放任。故而徐、谢、傅等人先借皇命把刘义真贬为平民。在此过程中,三人多次和统兵在外的檀道济商议,檀道济一直反对贬刘义真,但没效果。要废刘义符这个皇帝,三人还是知道檀道济在军队中的巨大声望,就把他召了回来,告诉他要采取的行动。将废除刘义符的皇位,让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继位。看来大家都是对刘义符失望透顶,檀道济也同意了,当晚谢晦请檀道济在家里睡觉,谢晦,怎么也睡不着。檀道济却鼾声如雷,睡得那叫踏实。谢晦大为惊叹佩服檀大将军的心胸肚量。第二天檀道济带兵在前,徐羡之等人随即跟上杀了几个内侍,把醉眼惺忪的皇帝扶下船,收了印授,别过群臣,“护送”到原来的太子宫,随后徐羡之等人派人把刘义符送到外地,秘密派人杀了刘义符和刘义真。而后又派傅亮接新皇入宫。

功高盖主被冤杀,自毁长城宋文帝


三,清权臣

按理说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用力刘义隆为新君,怎么说也算有从龙之功了,可是咱们的宋文帝不这样想,他认为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诛杀他的大哥,二哥,实乃乱臣贼子,二谭道济顶多只能算是受他们胁迫,故而于一年后先杀了徐羡之、傅亮,而后又令谭道济为统帅讨伐谢晦,谢晦虽然智计无两,可到底还是个文臣,哪里能使身经百战的谭道济的对手,没多久兵败被抓,而后被杀。此时,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就只剩谭道济一人在世了。

四.战北魏

话说咱们这个宋文帝刘义隆,虽不像他哥刘义符那样昏聩无能,在位时处理内政游刃有余,南朝也开始富强起来,但是他就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瞎指挥,明明自己长于治国,却偏偏要对部队打仗指手画脚,还严令部队没经过他同意不许乱动,大家都知道,战场上都是瞬息万变,他刘义隆又没有在战场,本来消息流通就不是很方便,他还喜欢远程遥控,这样的部队要是能打胜仗才是奇迹,但是就在这种状况下,咱们的主人公谭道济却能然后将自己带着的大部分士兵都领回去。真可谓是用兵如神。而在此还有一个典故“

唱筹量沙”,

话说宋文帝元嘉七年,宋军北伐。檀道济二十几天三十几战,连连获胜,威震敌胆。但另几路到彦之等战败,北魏军趁着冬天黄河结冰,大举反攻。檀道济的粮草运输等被切断,宋军粮食即将告罄,往后撤退。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告敌情况,魏军追上来,迫近宋军,宋军人心惶惶,有溃败危险。危难时刻,显檀道济乘夜色堆起一座沙山,把最后少量的米盖在上面,命令管粮士兵清点粮食。一边士兵在用斗量米,一边士兵拿着竹筹大声计数。到天亮,北魏探马看到宋军还有这么多粮食啊!遂杀了投降的宋兵!之后北魏军渐渐围拢来,檀道济让将士们顶盔贯甲,严阵以待。自己穿着醒目坐在车上,军队列队稳稳出行。魏军久与檀道济交手,都知道他的了得。见又有粮食,又如此从容,都不敢逼近,就这样让檀道济全军而还。这种在大败战的不利情况下,带着大部队安全撤退,虎口逃生的本事,的确让人叹为神来之笔。

功高盖主被冤杀,自毁长城宋文帝


五.惨遭诛

由于多年在军队中的优异战绩,让他在军中朝中声望日隆,他的几个儿子也很能干,心腹战将薛肜、高进之英勇无比。加之宋文帝身体不好,政权交替之际,新君和旧臣的关系变得异常敏感。当时,政权由彭城王刘义康执掌,为了顺利实现权力交接,防止宋文帝死后檀道济谋反。便趁着文帝尚在、余威尚存的机会,矫诏召檀道济入朝。入朝前檀道济的妻子说:“咱们家功劳太大了。没事叫你看来祸事来了。”胸怀宽广的檀道济说:“我为国家出力有什么祸事?”果然被谭妻说中,借入朝之机,将檀道济与军队分离,然后伏兵擒。此时,谭道济方才凝白妻子所说的话,他气愤地把帽子丢在地上,大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宋书·檀道济列传》)。意思是说,我乃国家长城,你这是自毁防御啊。这就是“自毁长城”的典故。刘义康不但杀了檀道济,还将三个儿子以及与檀道济关系密切的司空参军高进之一并斩首。万里长城让自己人给推倒了。据说当天建业地震,满地长出白毛。儿歌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多年的交战,使北魏军非常忌惮檀道济,甚至用他的画像驱鬼,谭道济遇害,北魏朝臣弹冠相庆:“道济死喽!那些江南小儿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铁骑直达长江北岸,饮马瓜州。宋文帝登上石头城,看到北骑驰骋,长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他们怎么会来这儿?”

功高盖主被冤杀,自毁长城宋文帝


檀道济死后,北魏开始举兵,进攻刘宋。当北魏大军直逼刘宋都城建康的时候,尚未断气的宋文帝这才想起檀道济,懊恼的说:“假若檀道济还在,何至于此啊。”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刘宋王朝从此后便开始步入下坡路,后面的皇帝一个不如一个,

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终于在享国59年后被权臣萧道成取代。与之相对的则是谭道济所著《檀公三十六策》则被后人编撰为《三十六计》永世受后人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