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三国-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傻白甜”大将军曹爽心存做“富家翁”的幻想,没能采纳“智囊”桓范计策,最终导致丧权身灭。曹爽苦心打造的派系灰飞烟灭,曹羲、曹训、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骨干被夷灭三族。“首犯必诛”自不必多讲,但是曹爽掌握权柄十年之久,所谓的“胁从”又该何去何从?司马懿还会不会给一个“一键重启”的机会?今天,我们来一起观摩

小人物在风云际会中,如何丝滑脱钩,重新做人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辛敞的转换门庭破费思量


引文

鲁芝将出,呼参军辛敞欲与俱去。敞,毗之子也,其姊宪英为太常羊耽妻,敞与之谋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以吾度之,太傅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资治通鉴·魏纪七》

解析

  • 一、大厦将倾、大势已定,辛家再处“反水”困境

高平陵政变,博弈双方在曹爽携心腹全部出城的那一刻已基本注定。辛敞与辛宪英自然心知肚明。那么,摆在辛敞面前的路有两条:反抗与投降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


①反抗

利:对曹爽知遇有所交代,获得一定的舆论同情分。

弊:非曹爽腹心人物,在“士为知己者死”名单中,多半成为曹羲、曹训、何晏、邓飏、李胜的陪葬品;实际效果上,则因为没有调配核心资源权限,无效组织的反击不过是飞蛾扑火。

②投降:

利:脱离斗争旋涡,保全家族。

弊:背负背叛的道德压力;对于新上司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没有抢眼表现,前途命运就此终止。

利弊区分如此显著,作为普通人选择投降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毕竟“船小好调头”。对于辛敞来说,内心的压力却无比沉重。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司马懿上位已成定局


原来,辛敞的父亲辛毗,也曾经历过“反水”曹魏集团带来的副作用。

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随着创始人袁绍的离去,内部矛盾更加不可调和,冀州派代表审配等人支持袁绍嗣子袁尚,颍川派代表辛毗等人则以长子袁谭为旗帜。真应了《红楼梦》中探春那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怕内部自杀自灭”的判断,袁谭袁尚二子相争,将袁绍坐拥四州的基业迅速败光。在一次重大军事失利后,辛毗转投曹操阵营,做起了曹操进攻冀州首府——冀城的“带路党”。守城者审配看到辛毗城下摇唇鼓舌,国仇家恨一起报,把城内辛家一族杀了个干干净净。

辛毗的“带路党”策略,以破坏性的方式与旧集团决裂,并诱发了审配的极端行为,曹魏集团自然相信辛毗自绝后路的投诚,但辛家一族被杀、冀州地面广泛差评的伤口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疗伤了。更为痛苦的是,辛毗终其一生,只能以“性刚而专”作为人设,反复通过“犯颜直谏”来挽尊,遍观满朝,虽与汝颖集团有同乡关系,鲜有与其结为朋党者。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辛毗一生都在背负“带路党”包袱


从面子到里子的沉痛打击,辛毗的一生,因为这次转投,比烟花更冷。

  • 二、辛宪英坚持的“形式主义”,局中人解套的唯一“窄门”

又一次,辛家到了改换门庭的十字路口。要知道,很多时候,内部派系斗争,有时候比敌方阵营的审判更加可怕。

转投阵营的成功与否,其实就两个要素:切割与价值。即与旧集团的告别,对新集团的用处。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辛宪英在当时以智谋闻名于世


“带路党”策略不再成为选项,不仅因为辛毗的遭遇,还在于辛敞没有加入曹爽的核心圈层,实在是“无路可带”。

于是,辛敞对于鲁芝招呼出城,显得颇为犹豫,打算“宅”家里避风头。那么,有没有“刀切豆腐两面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两全法?辛宪英认为要走,关系着三方面的困境解套:

①动机解套

下级服从上级,任何组织遵循这条铁律。鲁芝招呼辛敞出城,命令正确与否责任在于鲁芝,而执行与否的责任则在于辛敞。辛敞出城,看似是冒险出去送死,实则是执行命令,与日常工作一样,即便面对新主司马懿,也有足够合理的程序背书、充足清晰动机解释。

②情感解套

同样是转投阵营,走与不走差异也很大。因为动机是不可见的,而行为动作则是可以被解读的。不走,可解释为不支持曹爽,坐等命运宣判;也可解释因跑得慢被抓的傻蛋;走,所有人的观感将是不忘救主,不畏难惧险。一个动作,关系着未来舆论审判的趋势。

③价值解套

那么最关键的一点,司马懿吃不吃这一套呢?辛宪英也想的很透彻:开拓性的价值无从挖掘,只能从合格下属人设着手。

从风险上讲,司马懿逆取顺守,必然采取“首恶必诛,胁从不问”的策略,曹爽的天塌了,有大把大个子去顶;从属性上讲,辛敞出城展示的是忠诚、勇敢、服从、重义的特点,胜负未分时,这种人是最可恶的敌人,胜负既分后,则是循吏名臣的典范;从效应上讲,辛敞为辛毗之后,善待前大臣之后,有较强的传播价值,利于司马懿顺利掌握局面,稳定人心。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多方考量后,辛敞做出出城动作


  • 三、爱读君曰

转投阵营,始终是一项高风险的动作。辛宪英的建议看似简单,实则是经过利弊分析后的慎重选择,体现着随着家族传承而不断演进的生存智慧,对我们有三大启示:

覆巢下安保完卵?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中,女子一番话救了全家

世间确有“两全法”


①承认个人智慧有短板

辛敞面对重大问题,虽然有自己的主意,但并没有像父亲辛毗一样,选择独断独行,置家族于险境,而是求教于更有智慧的姐姐——辛宪英。任何人的智慧都有盲点,面临复杂的体系性问题,一定范围内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是筛选、凝练最佳方案的可靠手段。

②有的动作必须做

辛敞背负的道德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方对于其行为的解读。辛敞如果选择不作为,那么无异于把话语权、解释权白白交给他人。主动权丧失后,必然冒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解读和大众中的以讹传讹,看似无关大局的“出城”,暗含着对未来的高度负责,也保证了辛敞“不失大义”的完美收官。

③站在高纬度看自己

辛敞不得不承认,“神仙打架”时,并没有坐在牌桌上的机会;但牌局结束,自己的命运终究被另一尊“神”来决定。因此,跳脱出自己的身份限制,从更高纬度来审视自己,是否符合“神”的需要,能否提供“神”未来的需要,很多问题便有了解释的余地,有了腾挪的空间。


结语

由此看来,综合研判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困境,既需要考量既得历史经验教训,又需要面向未来,寻找自身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基于所处具体条件、环境做出研判,另一方面还要跳脱身份束缚,从第三方、高纬度推演所作所为的观感。诸君不可不察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