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点击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戴脚镣寻夫的苏三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写情诗的经验。可是这首诗的情感之强烈,到了惊人的地步。


最精彩的是后面的部分,全部是举例。“山无陵,江水为竭”,山都已经没有棱角了,江水枯竭了,我才敢和你分开。


这是在讲意志,这个意志是和大自然做对比,程度非常强烈。

过去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情诗很少有哪一首的情感有这么刚烈,发愿到几乎是诅咒了。

这个诅咒发誓的人,一般人都说是女子,因为通常大家认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和刚烈非常明显。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对女性而言,爱情常常是生命里的主角。因为在农业伦理里,女性是没有主动权的。

我们所称的“坚贞”往往意味着被动,多半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非常微妙。

在农业伦理中,男子的负心是常态。在传宗接代的伦理中,社会也允许男子做多元的选择。

陈世美不就是典型吗?秦香莲也属于这个伦理,她刚烈也是因为别无选择,如果她选择其他的,就无法在当地活下去,因为那里有个贞节牌坊在等她。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如果丈夫失踪了,或去世了,这个女子也别无选择,她必须为了那个贞节牌坊活着。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她对爱情的渴望是非常刚烈的。

苏三也是,戴着镣铐在街上一直找丈夫,最后被带到审判大人面前,发现那个大人就是她的丈夫王金龙。

苏三唱了一段词,说我是盛开的花,你是采花的蜂,然后整部戏就结束了。


王金龙要保持自己做官的威严,他只说把门关起来,但我们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在过去的农业伦理中,一个八府巡按来认一个妓女,中间是有很大的鸿沟的。


我们的戏剧一直在重复上演着这样的故事。

在中国文学作品(包括戏剧)里,女性角色都非常动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被严重压抑的情况下反弹出来的声音。


感天动地窦娥冤


一直到元代还有《窦娥冤》,《窦娥冤》中六月雪的故事和《上邪》这首诗有很大关系。

窦娥被冤屈,一个这么怯弱的女子,面对法律和道德的指责,她毫无办法,只好发誓了。

第一个誓言说,如果我是清白的,我的头被砍下来后血一滴都不会洒在地上,将全部喷在丈二白练上。


第二个誓言说,六月里会因为我下一场雪,所以《窦娥冤》也叫《六月雪》。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上邪》里讲“夏雨雪”,夏天为我下雪,她也是在发愿,要使大自然的秩序颠倒,这其中有一种愤恨、怨怒。

古代的女子怨怒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会相信大自然会为她鸣不平,相信心里不平会使天地震动。

这非常像《旧约全书》里的大灾难,因为失去了正义,所以山会崩塌,水会干枯,天地会合到一起,整个人世间会陷入巨大的灾难。

《上邪》中,大自然的灾难和爱情的诅咒结合在了一起。“海枯石烂”今天已经变成最通俗的爱情语言,其实都来自这首诗。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他并没有说我不会跟你分开,而是要到天地都没有了,世界全毁灭了,我才敢和你分开。

很多情歌会提到世界末日时我的情感是不是还存在的问题,这首诗是最典型的原始情歌。

《上邪》中的声音很刚烈,也非常凄厉。

它的文学性非常惊人,可是文学史上比较文人化的书很少选这一首来讲,但看重民间风格的往往会选,它是介于流行歌和文人创作之间的作品。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如果你去卡拉OK唱歌,不难找到像《上邪》那样的歌——热情之后的刚烈,绝对的要求之后的幻灭与绝望。


《图兰朵公主》中柳儿那一段就是这种东西,属于那种在死亡面前发誓的诗。

如果拿张惠妹或蔡振南去比汉乐府,就好像是一种亵渎,我相信很多教授都受不了。

但是汉乐府都是民间的声音,我称它为“田陌间的民歌”,这些东西绝对是文人写不出来的。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因为文人比较理性,情感不会这么决绝,发誓的时候还会多想一想。

民间不同,你到六合夜市去看一看,两个人坐在路边,一个嚼着槟榔,传呼机一直响,另外一个涂脂抹粉,一直流眼泪。


你听他们讲话的内容大概就是《上邪》,全部是发誓诅咒,中间有很多粗话,那就是民间的感情,非常直接、刚烈。

王宝钏错付的十八年


我记得小时候在庙口看的歌仔戏都是哑戏,但感觉非常强烈,这种东西是从民间来的。

我记得《武家坡》,说的是一个丞相家有三位小姐,养尊处优,金枝玉叶。大女儿、二女儿都很爱财、贪婪,攀附权贵,可三小姐王宝钏不一样。

有一天,王宝钏抛绣球选婿,结果绣球打到乞丐薛平贵,家里不准她嫁。可是她觉得,绣球抛下去谁接到就嫁谁。

爱情里义无反顾的都是女子,可是王宝钏的故事几乎是荒谬的,就因为她丢了个球,就义无反顾了。


薛平贵后来在出征路上被陷害,而王宝钏则在寒窑中苦守了十八年。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民间很喜欢看王宝钏的戏,其实这也是和《上邪》一样的东西,表明一个女人的坚贞。

王宝钏的父亲是丞相,她住在寒窑时,有人来看她,说你干吗不改嫁,那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她就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在那么繁华的庙口演出王宝钏的戏,观众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


王宝钏的性格可能与她相仿,王宝钏的命运可能也曾发生在她身上。她可能生活艰难,丈夫早逝,就一个人把孩子辛苦带大。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她们之所以反复看,其实看的不是王宝钏,而是她们自己。

小时候的野台戏都是搭一个台子,可以到前台看一看,后台看一看。

民间戏剧很奇怪,不管王宝钏多么苦,头上一定要装饰得很华丽,我想这是因为民间太苦了,这样至少会让王宝钏在戏台上好看一点。

可是如果你到了后台,却会看到那个华丽的王宝钏利用转场的时间匆忙解开衣服给孩子喂奶。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这个画面我到现在都忘不掉,你看到的是生命里另一种辛酸和苍凉。


她在台上是华丽的青衣,一到后台就是母亲,丈夫可能还会打她、骂她,她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和丈夫吵架,但一上台又是王宝钏了。

戏台前和戏台后就是这样一种荒谬的组合,可是当中有一种农业伦理中女性的美。

我很难形容这种美是什么,它不是养尊处优,而是在常年的劳苦中建立起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武家坡》的故事很荒谬。王宝钏的丈夫薛平贵在西凉国娶了一个公主,变成驸马爷,过上了很好的日子,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太太这十八年是怎么过来的。


蒋勋:那些为爱义无反顾的女子,结局都怎么样了?


于是他回来试探,看妻子到底贞洁不贞洁。已经十八年没见,王宝钏认不出他,他调戏她,王宝钏就骂他,用土灰去迷他的眼睛,觉得他是一个下流男人。

好可怕,做丈夫的去考验太太是否贞洁,可是他自己却已经娶了西凉公主。


最后薛平贵做了西凉国王,王宝钏是大太太,西凉公主是二太太,掌握兵权。

大家觉得王宝钏有了个好结果,可是张爱玲说这出戏每次看到结尾就好难过,一个已经人老珠黄的中年妇人,在一个掌有兵权的小太太底下做皇后,什么权力都没有,多么悲惨。

这就是在讲农业伦理,只有一个所谓的正房的位置,其他什么都没有。


(END)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