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轉眼到了五一,上半年大家基本沒有出過遠門,可是憋壞了各位看官。隨著疫情的持續向好,又恰逢五一假期有所延長,對於有車一族早已按捺不住出去玩一圈的衝動。但長途自駕看起來說走就走,其實卻是一個大工程,除了要準備路上的補給和制定行程之外,最應該注意的就是車輛的健康狀況了。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而在汽車眾多的小毛病中,作為唯一一個與地面接觸的部件,輪胎對行車安全的影響是最大的,路上扎胎可不是一個好玩的事情。

就像前不久和大家探討的,現在很多車已經沒有了備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防爆胎”以及打氣泵和補胎液。

如果我們自駕的地方比較偏遠,輪胎被紮了該怎麼辦呢?除了換上備胎,教你一招“辣條補胎法”,輕鬆搞定漏氣的問題。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這就是看起來落後但非常實用的補胎膠條,行內的人也稱之為“牛筋”,看起來像不像我們小時候常吃的辣條。

這種補胎方式的特點就是方便快捷,但是隻能修補較小的釘孔。使用冷補膠條修補輪胎,需要兩個錐子類的工具,一個錐子用來拓孔,另一個錐子上面有個分叉,可以將冷補膠條塞進孔隙中。

就像下圖中那樣,我們把“錐子”扎進輪胎上的孔。“錐子”扎進孔後,冷補膠條也被帶到孔內,並把孔塞住。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這個膠條各大電商網站都能買到,好處就是非常便宜,而且根本不佔用空間,對於技術要求也不高,基本看了說明書就會。

但缺點也很明顯,用這個膠條補過的胎基本沒有辦法再進行二次修補,回去也只能低速用一用,質量不好也許還會掉出來。同時這個膠條並不能補劃傷或者撕裂類型的口子,當然,撕裂傷對於輪胎是致命的,一旦出現大創口或者胎肩被劃破,一條輪胎基本已經廢了。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儘管“辣條”補胎的方式缺陷很多,但我卻非常推薦出門時候帶上一個,因為的確方便。

比如說你在荒郊野外路上,或者說去西藏這些路況複雜的地方,輪胎不僅不用從輪圈上面扒下來,甚至都不需要打氣泵,拔出釘子塞進“辣條”直接就可以修補完成,非常的快捷和方便。

但還是要再說一遍,這是應對緊急情況的下下策。如果釘子沒有扎透,或者扎透了輪胎也沒有漏氣,那還是低速開到輪胎店去做火補或者蘑菇釘修補更為穩妥。

其實出遠門不僅要學會應對突發情況,同時在選擇道路和輪胎的日常保養上也要多下功夫。

對於輪胎的日常保養,我也給大家總結了三個要點。

第一點:輪胎壓力不要調,廠家標定很重要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網絡上總有一些理論像偏方一樣引導我們走到錯誤的方向,像是熱脹冷縮冬天要給輪胎加壓、像是高原氣壓低要給輪胎放氣等等,這些理論我不知道根據什麼,但胎壓的標定是結合輪胎的特性制定的,很多理論用常識來看就是站不住腳的:冬天輕易給輪胎加壓,開車時候會不會變得更滑?據我瞭解很多去西藏的朋友沒有給輪胎放氣,也沒有爆胎。所以按照廠家的要求保證胎壓的準確這就已經足夠了。

一般在副駕的門框下都有胎壓數據,按那個數據來。

第二點:輪胎清潔很重要,小的石子要拿掉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輪胎一直乾的其實都是糙活累活,每天跟地面上的各種路況打交道,所以像冬天胎面的冰塊、夏季的淤泥儘量早一些清理乾淨,也不用打什麼輪胎蠟,勤洗著點就行了,這樣一方面保證輪胎的抓地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減緩輪胎的老化速度。

而且有事沒事多看看輪胎的表面,有石子就要拿掉,如果有釘子更是要及時去輪胎店處理。

第三點:駕駛習慣要良好,原地打輪磨損高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有的人在開車時候喜歡急剎急停或者原地打輪,停過車的地方都會留下深深淺淺的橡膠印,這樣的操作不僅會對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帶來壓力,而且也會帶來輪胎的局部磨損。

有時候路邊停車特別靠邊,胎肩一不小心就會蹭到馬路牙子,要知道胎肩是輪胎最脆弱的部位,嚴重時候甚至會造成輪胎的鼓包,那這條輪胎基本就廢了。

所以平時我們也要關注輪胎的磨損情況,一般胎在花紋深度1.6毫米處都有一個凸臺(上圖),這個凸臺也被稱為“胎面磨耗標記”(英文縮寫“TWI”)正常輪胎磨損到這個位置的時候,也就提示你該換輪胎了。

車聞說:

長途自駕扎胎怎麼辦?有一個辦法雖然傳統,但卻十分好用

有人說車就是個工具開就完了,哪有時間管這麼多。但是在長途出遊或者高速行駛的時候,它就是一個涉及人身安全的夥伴了,你對他勤加保養,他也會還你一個快樂的旅程。

​今天關於輪胎保養和應急處理這件事就分享到這,也希望大家隨時關注車語車聞,有問題我們共同探討。

祝大家假期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