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加倉醫藥股,2020註定要吃藥?

醫藥行業市值大於500億的企業不足20只,高於1000億的不足10只

,縱觀美股,這個行業是可以出大市值公司的,目前500億以上的公司有什麼特徵呢?細分行業高增速,主要集中在創新藥、醫療器械、生物製藥、CRO。有主流媒體已把醫療醫藥該行業的發展,上升到生命健康產業,以個觀點認為,符合高層的“六保”重大舉措,也符合市場發展趨勢。

北向資金加倉醫藥股,2020註定要吃藥?

醫藥行業市值大於500億的企業不足20只

有券商投顧認為,好賽道里的頭部企業,能夠不斷創造現金流的有競爭的優勢企業,能夠讓我們安心持有,伴隨其不斷地成長,更能給我們享受時間和複利的魅力。A股的醫藥行業,千億市值的企業還會增加,而本身已經處於頭部的恆瑞醫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仍將享受估值溢價,繼續發展。

北向資金連續5個交易日淨流入,昨日淨流入金額18億元,其中滬股通流入0.62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7.4億元,藥明康德、五糧液、牧原股份、邁瑞醫療分別獲淨買入4.09億元、2.83億元、0.57億元、0.49億元。最近以來,北向資金淨流入的的板塊主要在醫療醫藥。

消息方面,受原油暴跌拖累,道指收跌592.05點,或2.44%,6月交割的原油期貨收跌4.60美元,跌幅18.3%。美油絕無僅有過的暴跌理應使航空板塊收益,而波音公司股票恰恰跌超6%,成為跌幅最大的道指成分股。令整個世界驚恐的是,“美銀美林”表示,若需求不能回升,預計WTI原油6月份期貨合約價格也將轉負,當真“賣石油還要倒給買石油的人錢”?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4月份LPR報價“雙降” 與房貸掛鉤5年期以上品種首次下調10個基點。正如市場此前預期,4月份市場報價利率(LPR)“雙降”。4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最新LPR顯示,1年期LPR為3.85%,較前值4.05%下行2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5%,較前值4.75%下行10個基點

一季度證券交易印花稅453億元,同比增長14.1%。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昨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月-3月累計,全國稅收收入中,印花稅769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453億元,同比增長14.1%。或是很多很多人宅在家裡、沒事可幹、只好炒股的原因吧?

免責聲明:以上觀點僅為個人學習心得與筆記,有關信息均摘自主流媒體,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