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人——乾隆繼後

劇中人——乾隆繼後

看《延禧攻略》,看《如懿傳》不免讓人對乾隆的這位繼後心生好奇,在三綱五常的時代,在等級森嚴的後宮,竟有如此勇氣的女子不惜任何代價敢於與世上最高權位者、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至於身後,有關她的史料已是斷垣殘片,畫像也不曾留下一幀半幅。身為曾經母儀天下的皇后,竟連身葬何處也無人知曉,要不是80年代的考古發掘,或許乾隆這位繼後那拉氏的所有一切都將成為疑竇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於正算是耍了一次小聰明,《如懿傳》如此聲勢浩大的宣傳,未播先火。他趕著這個趟兒,埋著頭的苦幹蠻幹,這一次算是用心了,拋開劇情,服化道的精緻倒也讓人養目。

劇中人——乾隆繼後

佘詩曼的眼神倒是一絕,後期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在一顰一笑間促成和發展的。其實這樣一個人物設定,再加上歷史的必然,總會讓人覺得她的結局如此,也是理所應當。前期進入宮中,她似乎沒有什麼可求的,甚至對皇帝的愛戀在她淡然的眉眼之間也難以尋著,彼時的她大概以為當了皇帝的妃子,在尊卑分明的後宮中規規矩矩的,閒暇裡賞賞畫兒、讀讀詩兒已是人生至美了吧。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這暗潮湧動的後宮之中,以她當時的嫻妃位份居列,想要獨善其身,又豈能如意?彼時,高貴妃氣焰最是囂張,溫柔如水的富察皇后被迫與她爭鬥,是她的敵人她會想方設法的整死,不是她的敵人被迫著站隊。當時的嫻妃既不想去巴結皇后,也不想被高貴妃當搶使,如果沒有家庭的負累或許她會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下去,經日累月之後再換得後半生的安寧。可劇情不是這樣的,歷史的真相更不是如此。正是家族突逢變故,她先前的安逸換來了此時的手足無措,以致母親在她面前撞牆身亡時她卻無能為力。而後她黑化了。

胞弟死了——家族中的唯一繼承人,母親也死了。此時黑化,她只是為了報仇。可是意義何在?殺死了仇人,母親和胞弟還會活過來嗎?她後半生的鑽營只是為了弄死那些害她家破人亡的仇人。如果當初她能未雨綢繆,不說為家族謀些利益,至少在高貴妃拉攏時早些佈局,在變故中便多些應變少些掣肘,興許不到家破人亡的那一步。輝發那拉淑慎是聰明的,不比那些剛入宮的天真少女,不知道世道險惡,她原應知道的,那一刻真有點她母親那種怒其不爭的怨氣。

劇中人——乾隆繼後

至於最後,她斷髮前,道出每個妃子對皇帝的不同訴求,說出了自己才是真正在意皇帝的人,且不說劇中是否有表現出她對皇帝的愛戀,即便有,到了她當皇后的那些時日,後來她唯一的父親也被處死了,這種愛戀大概也所剩無幾了。斷髮的這場戲,在佘詩曼一氣呵成的演繹下,成了全劇末尾的高潮,絕世獨立的佳人,是非成敗一場空。

以前覺得周迅靈氣,看了《如懿傳》之後才覺得是真的靈氣。又去翻了她的好些電影來看,雖說從前也看過,卻沒在意過她的演技。最近常聽到的什麼體驗派和表現派的演技,周迅大概就是屬於體驗派的。她沒有受過科班的訓練,所有的演出應該都是看完劇本自己體會後的直接表現吧,靈氣大概也就體現在這裡。她應該是一個理解能力很強的人,編劇的任何文字表述在她那裡都成了深入靈魂的表演。

劇中人——乾隆繼後

《如懿傳》看到現在,不無哀嘆,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女子啊,卻是以這般命運走過一生。

皇帝位列九五之尊,可終究是個俗人。後宮的妃嬪們年老色衰,皇帝竟荒唐到和青樓女子交合,任他建多大的功立多偉的業,在女人的這件事情上並無可取之處,也終究是其身上無法掩蓋的汙點。

有時候不禁會想,既然是三綱五常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就不該有逾矩,位份低的妃子總該會尊重位份高的,下人們對主子也總該畢恭畢敬的。倘若如此,即便是封建社會也應規規整整的。然而這其中必然忽略了最不該忽略的人性問題。且不說宮廷,尋常百姓家裡,子子孫孫多了也會鬧出些罅隙來。更何況一個偌大的宮廷,所有的女人為了一個男人的一份榮寵,也為了榮寵背後的各種牽涉,這其中難免會有鬥爭。再三綱五常,在惡的人性面前,一切便沒有規矩。

如懿跟皇帝是竹馬青梅,這一點成就了她也毀滅了她。初時,她成了後宮之中的眾矢之的,日子是艱難的。皇帝想保她,可是自己根基未穩,還得仰仗各方勢力,此時他只能犧牲她。如懿心中有過怨恨,但在皇帝起初的一往情深中慢慢消解了。而後皇帝給她皇后的位份,是情份也是補償,或者補償的意味更多些吧。皇帝大概覺得,我已經把我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了你,再加上年少時的情誼,時間走下去,二人之間也必然鶼鰈情深的。然皇帝花心且疑心深重,遠不是如懿的一心一意,即便少時深植於心的愛戀在被環肥燕瘦的簇擁下,在斗轉星移的歲月中橫生枝節的各種事端攪和下,慢慢滋長於二人心中的芥蒂已然是無法消解了。如懿又是如此的執著和剛強,她對皇帝只有情份,她要的也是情份,只是這情份到了此時此刻早已被消磨盡了。往後的日子,如果她順著皇帝的意,等到她壽終正寢的那天,她本該也有一連串溢美之詞的諡號,在乾隆的陵寢中也本該有屬於她自己的位置。可惜,她是如懿,既然情份沒了,其他的還要了做什麼。

劇中人——乾隆繼後

人在生前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死後被葬在富麗堂皇的地宮中難道就能左右什麼了嗎?乾隆的這位繼後,想必在她斷髮的那一刻就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吧。小門小戶人家裡,夫妻妻妾不睦本也平常。只是在這深宮苑葦,她能用斷髮這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在三綱五常的教條下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對命運做出抗爭,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根據史書記載,乾隆三十年正月,皇帝攜帶溫婉可人的那拉氏第四次南巡。路上皇帝特地為那拉氏過了一個隆重而熱烈的生日——皇后48歲千秋節。可二月中旬到了杭州,便生出了變故,皇后不知何故憤而削去頭髮,皇帝壓下心中怒火命人立即將皇后護送回京。回宮後,皇后形同軟禁,一連幾個月都未曾說過一句話。一年後便含恨而去,至於皇后為何削髮也成了清廷一樁迷案。

前一陣寫思悼的時候,查了一些資料,其中知道了思悼世子嬪惠慶宮所著的《恨中錄》,它與朝鮮宣祖年間宮人所著的《癸丑日記》及肅宗年間宮人所著《仁顯皇后傳》並稱為朝鮮宮廷文學三大散文。這些作品都是時人對朝鮮宮廷的一些記載,多少帶有作者的主觀思想,但無論如何,也是給了後人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反觀明清時代,甚至更早前的一些朝代,都鮮少有這樣的筆記或散文流傳下來,然而史書上記載的多是溢美之詞,完全窺探不到歷史的真相。

劇中人——乾隆繼後

雖說對於乾隆這位繼後的一切都是斷垣殘片,然而她在歷史中的身影卻是迷人的。時有廷臣為她的不幸遭遇向乾隆上書諫言卻遭到貶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皇帝的冷酷無情、薄情寡恩,也可看出時人對那拉氏的同情和惋惜。我堅信她是美麗的,才學也是兼優的,身上必也有些清風傲骨,只是在深宮之中,最後僅剩得心如死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