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只要你(影院)能够在周末为我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下跪!”

在2016年,电影《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在微博上的这一段直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屏幕中,头发花白的艺术家跪倒在地,男儿膝下有黄金,方励导演的“下跪”,更多的是对于艺术的尊崇和坚守,和他出品的电影《百鸟朝凤》的主题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01,两代人对艺术的坚守

上世纪80年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夹杂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质朴和勤劳。

故事的主人公焦三爷,是闻名乡里的唢呐匠,在那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年代,全村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要聘请专门的民间艺人团队来吹奏唢呐,为生者祈福,为逝者祷告。

焦三爷因为高超的吹奏技艺和多年来的吹奏经验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前来拜师的学徒络绎不绝。

高难度的唢呐曲子《百鸟朝凤》,也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家属才有资格聘请唢呐匠吹奏。

所以,主人公焦三爷所承载的,不仅是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更是承担着对于十里八乡的德行评价。

正因如此,焦三爷在这些徒弟中,挑剔到选不出一位能够“将唢呐吹到骨子里”的继承者,直到另外一位男主角游天鸣的出现。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游天鸣并不是一个有着艺术天赋的孩子,怀揣着家族的寄托和希望,他努力学习,却始终追不上焦三爷另外一名徒弟蓝玉的步伐。

他也委屈过,失落过,甚至是逃走过,然而,在知道了家族对他的殷勤希望之后,他毅然回到了师傅身边,依靠勤奋和坚守成为了焦三爷徒弟中唯一学得《百鸟朝凤》的弟子。

这部电影中,并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当红的明星加盟,只是用最为质朴的方式,将这样一个传统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这部电影中,笔者看到了人性,看到了民间艺人的较真和执着,看到了两代人凤凰泣血的传承。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02,余音绕梁青松心

《百鸟朝凤》是国产文艺片的一个代表作,这部电影在表达艺术传承的同时,也为观众营造了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淳朴民间乡里生活。

故事的背景是渭水之滨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高原,有着那个年代独有的自然田园风光。

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坎坷崎岖的乡野,少年天鸣接过来师傅割下来的芦苇杆子,在湖边吸了一口水。

葱绿色的芦苇上漂浮着白色的柳絮,清澈的湖面上,倒映着一个少年充满稚气的脸,天鸣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在这里传承和学习师傅的技艺。

“我哪个徒弟不是从娃娃开始的。”

在焦三爷授课过程中,这是两代人的沟通和交流,在丰沛水美的大自然里,回响起一代一代人的唢呐情长。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在电影中,叙述情节较少,抒情较多,与其说它是一部文艺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叙事的唯美的诗。

天鸣在芦苇边拜师学艺,晚上扑捉萤火虫,夏夜乘凉......

电影用真挚的情感将生活中的这些琐碎片段熔铸到电影中,通过了这些深埋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愁”来唤起和观众的共鸣。

对于这些已然消逝的乡愁,大抵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所憧憬。

剧中的唢呐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符号和精神,承载着作品的主题和灵魂;

用唢呐吹奏出来的《百鸟朝凤》也不仅仅只是一首曲子,更发挥着一种情感释放和表达的重要作用。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03,工匠精神

剧中的焦三爷和游天鸣,他们技艺精湛,匠心独运,他们勤劳敬业,恪尽职守,他们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到了事业和一份信仰中,这就是剧中人物的工匠精神。

一则,表现出对于事业的敬畏和坚持;

二则,更多的是自身的担当和责任,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不急功近利,不贪名图利。

唢呐曲《百鸟朝凤》专为德高望重的逝者所吹奏,这是原则和无声的契约。

焦三爷被金家庄班主任请去吹唢呐,金家长子率全家老小跪求焦三爷为逝者吹奏《百鸟朝凤》,仍然被拒绝,因为逝者生前排除异己,德行有失,不能称之为“德高望重”之人。

在名利面前,焦三爷不为所动;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而在火桩窦村的逝者葬礼上,焦三爷为逝者泣血吹奏《百鸟朝凤》,声泪泣下,天地为之动容。

窦村长生前是一个英雄,他舍己为人,带领着村民兴修水库为村子造福,面对鬼子和土匪毫无畏惧,迎难而上,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在去世后享受到《百鸟朝凤》的尊荣。

焦三爷对于艺术的执着和信念的坚守是,正是艺术家的工匠精神。

一首简单的唢呐曲,是对一个人德行的认可,也是对于艺术的极高崇敬。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为我们诗意的呈现了传统文化坚守的故事,隐藏着隐隐的悲凉和沧桑,一首唢呐,一部电影,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精神魅力。

在故事的末尾,一代艺术家焦三爷身体每况愈下,他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他将自己卖牛的钱交给了天鸣,让他置办新的唢呐乐器;

他听到了文化局要将唢呐纳入到非遗物质文化中,他激动万分。

这个老人,他用自己的一身捍卫唢呐艺术,并将自己一生的记忆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徒弟,催人泪下。

最后一组镜头,站在坟前的天鸣悼念师傅,仿佛又看到了那一个为艺术而付出一生的师傅在吹奏唢呐,吹奏着那一曲《百鸟朝凤》!

余音绕梁青松心......

《百鸟朝凤》——凤凰泣血的坚守,余音绕梁青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