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温庭筠,字飞卿。他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他使"词之体以立",也是五代"花间派"的鼻祖。


根据《唐诗纪事》记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假借温庭筠的词呈给皇上,令温不能泄漏了去,可是温庭筠不听,把这些小秘密都告诉了别人,后来被令狐綯记恨,仕途也多有不畅。

温庭筠著名的菩萨蛮,《花间集》中载有十四首,今天我们来品其中之一。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因为很多词是给宫女们唱,给皇帝和后妃们听的,所以这类词多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表现出来的"闺怨"又不能太过分,因此含而不露,欲说还休就成了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限制,才更加促成了温词秾艳宛转的艺术效果。本首菩萨蛮尽显其词风。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小山"是指室内的屏风,"金明灭"是说屏风上画金描银,在光线流转的映照下明暗交替。第一句描写了环境,紧接着美女出场了,七个字写了佳人的美:"鬓云欲度香腮雪"。佳人鬓发如云,似乎要飘拂到香腮边,而这香腮用一个"雪"字来形容其白皙。美只用星星点点来表现——如云的鬓发,似雪的香腮,其余全赖读者的想象。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只描写局部,以小来见大,更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小令因为字数有限,所以每一个字都极尽其用,没有一点儿多余。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开篇此两句,是静态描写,但静中又暗示着动,光线的明灭交织,佳人的将起未起,云鬓的欲堕未堕,都为后面写动态作了铺垫。

接下来的"懒"与"迟"用得极好,诗人巧妙地要写"动",却又似乎还是没有离开"静",这种欲动先静,似动未动的手法极为高明,也将佳人宫(闺)中慵懒、聊赖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接下来的诗句:"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即是完完全全的动态描写,佳人姣好的样貌,再一次被呈现。一个"照"字,既是照花更是照人,而"花面交相映"用花比喻人,花美,人的美更胜于花。


结尾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为点睛之笔,穿上刺绣精美的罗襦,看见了罗衣上的金鹧鸪——用金线织就的鹧鸪,可见服饰华美,然而最妙的不是华美,而是"双双"二字,罗裙上的鹧鸪成双成对,而佳人则是形单影支,一个"双双",点明了闺中之怨,佳人目睹"双双金鹧鸪"引起了自伤,锦瑟华年,无人陪伴,"金鹧鸪"下掩藏的幽怨若隐若现。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读至此,亦恍然大悟,为何佳人要画蛾眉时是"懒",梳洗弄妆是"迟"了,原来深宫寂寞,"后宫佳丽三千人",不是每个宫人都有幸能得到君王的垂怜,更多的时候,是深宫中无休止的等待,日复一日,尽管日日严妆,也等不来君王的眷顾,因此就生出了"懒"和"迟",这也正是《阿房宫赋》中所写"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甚至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的哀婉幽怨了。


温庭筠,花间鼻祖,看他如何用秾丽精妙令人叹服


本首小令,除了诗人静中喻动,动中含静之巧妙的表现手法以外,用字也极为精练。

"金明灭"、"双腮雪"、"画蛾眉"、"弄妆"、"照花"、"罗襦"、"金鹧鸪",从这些字词里,我们能感知到诗人所描画的艳丽色彩,画堂的富丽,衣饰的华美,明镜照花尽显花红,而花红却美不过人面。如此这般的华美,却不得不虚掷年华,这中间升腾出的哀怨尽在诗词之外、读者心中。

这就是诗人让人折服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