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好視頻腳本,不如試試這3個經典套路

想寫好視頻腳本,不如試試這3個經典套路


每個爆款視頻都是有原因的,文案的腳本邏輯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經過半個月的研究,也看過了林林總總的視頻,今天來分享的是比較常見的三個腳本結構。


1、邏輯結構


2、總分結構


3、並列結構


一、邏輯結構


「邏輯結論」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出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方案—舉例論證—總結全文


開頭可以在封面,或者視頻當中的頭幾句話,針對目標受眾提出問題。


接下來分析我們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出現的原因,或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解決問題後的收益。


然後闡述問題的解決方案,一般這樣的方案就是解題思路和步驟,分為123步如何進行。


進一步舉出實力論證,鼓舞人心,引導行動,最後總結全文。


就以「一隻有溫度的女博士」置頂的,費曼學習法的文案舉例子吧。全文550字略長,但是文案的邏輯還是很清楚的,全文如下:


hello 大家好,目前為止,我的十門主修課裡有一門是A,其餘全是A+,GPA滿分4.5,我拿到的是4.44,但我沒有複習的習慣,這是我臨時抱佛腳的成績,它並不能代表什麼,但它和我的獎學金直接掛鉤,我想說的是,照下面這樣做,你也可以哦!(封面提出問題,通過自身案例先闡述效果客觀)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人類的記憶留存。這一組數據,展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兩週後你的記憶留存率,當你只是聽課或者閱讀時,兩週後你只會記得5%的內容,處於假性學習狀態,而當你討論實踐、通過轉,述核心內容教會他人時,你兩週後的記憶留存率會在90%。(簡單解釋科學原理)


你需要做的是:


1、把每門課的內容做成知識結構腦圖,填寫關鍵詞,重在樹立全課程內容結構。


2、看著自己做的腦圖,把自己想象成高水平的教授,你的腦圖就是你的教案,打開倒計時,你需要在1小時內複述出所有內容。


3、複述不出來的內容再做記號,重點去背,口述輸出才是最能校驗是否真正掌握。


4、有多少人想到卻說不出來?不是腦子不好使,是沒被訓練過。


7次以上你會成為思維慣性。這就是世界上最受公認的費曼學習法。(4步驟提供操作步驟,每一步的腳本文案是30-50字,不能再多了)


加拿大的小夥伴用這種學習方法。一年時間修完麻省理工33門計算機課程,並通過所有考試,相當於4年的課程總亮,當方法成為習慣,跟別人的差距顯而易見,高分人群並非智商高,而是在不斷前進過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體系,找出一丟丟小技巧,你照著做就好啦。我是費城,努力向前,成長可見!(案例印證+行動引導和號召)


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層層剖析,最後給出方法。


二、總分結構


這個結構就是傳說中的倒金字塔結構。


先把做一個吸引人的開場,可以是與觀眾的共情,可以是爭議性的觀點,可以是最近的熱點,也可以是目標受眾的痛點。


緊接著,是主題內容,可以把內容拆分成123個主體部分,每個部分詳細展開。


最後昇華結尾,可以做互動提問,引發大家參與討論;也可以做行動號召,激發大家行動力;可以做金句總結,全文點題;也可以做美好的祝願,溫暖人心。


再看個非常簡單的總分結構案例,來自「薛輝小清新」,全文305字。


新手如何做短視頻,可以去這3個地方看看。(直接開頭點重點,短視頻小白的痛點)


第一個就是「新片場」,這裡的視頻素材非常多,裡面有城市的。風景的,人文的,科技的,素材左邊是新片場學院,裡面有剪輯,攝影,導演、編劇,還有很多的免費課程,根本不用花錢去學習。(案例一,展開介紹)


第二個叫「鳥哥筆記」,他是教我們如何運營的裡面有新媒體,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數據運營、排名、搜索、信息流營銷,最好用的還是這個資料,看這有個54個運營必備工具,一鍵都能免費下載。(案例二,展開介紹)


第三個叫「廣告門案例庫」,第一排點擊進入案例庫各種行業,一應俱全,選擇一個你想看的案例,醉酒的就是他不僅是這一個案例,而是他當時醉的全方位的策劃案整合營銷,在各個媒體上是怎麼玩的,她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毫無保留的全在上面。(案例三,,展開介紹。每個案例80-110字)


這個結構常常出現在我們小學時候的作文裡,所以對於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容易上手和把控的一種腳本形式。


三、並列結構


我比較喜歡的這一種並列結構,其實是結合了前兩種模式的優勢,特別適合一些短平快的碎片化知識傳播。他可以是這樣嬸兒操作的:


總論點先闡述全文的中心內容。


其次分出123部分作為具體的闡述,在闡述中採用提問/回答/證據/結論的結構化論證。


最後一句話引導點題。


說起來是比較複雜,我懶得畫圖,還是直接上文案腳本標註吧。這篇文稿來自「銷售大玩家(俠客)」,全文總計285個字。


有時候呢,講話的順序比內容更重要。(全文主題,一句話點明白,不需要太多廢話)


賣東西的時候是從高架網的賣,還是從低往高賣?(提問)一律從高往低賣。(回答)留意一下西餐廳和酒吧的酒水單一定是最後兩位最便宜(舉例論證),而且我還能告訴你是倒數第二位賣的最好的,利潤還很好。(結論)


做促銷的是產品寫在前面還是價格寫在前面?(提問)68塊錢,15片面膜還是15片面膜,僅售68塊,(舉例論證)記住一定是產品及數量寫在前面。(回答)人們先留意的是獲得,你把價格寫在前面,人們更考慮的需要付出,成交率的差別能超過40%。(結論)


有兩款產品,一款貴的,一款便宜的,這個位置該怎麼發?(提問)告訴你把貴的放在右手背,(回答)因為大部分人是右撇子更容易拿起來成交率會更好。(結論)


我的問題來了,想找老闆漲工資,我該怎麼提?(提問引導互動)


其實你也許也發現了,這三種分類呢,是解決不同問題的。第一種邏輯結構,是針對於一個單一問題的深度討論,第二個總分結構深度遠不如第一種,第三個並列結構就傾向於更碎片化的知識傳播。


只有我們想好了自己要討論的問題深度,才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腳本文案結構。

(本文轉自小豬導航 www.xiaozhu.hk ,原文作者:套鹿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