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愛雖給你加冠,他也要將你釘在十字架上。他雖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紀伯倫《先知》

我們曾沉浸於愛的愉悅之中不可自拔,卻也同時苦於愛所帶來的的傷痛與折磨,無數個深夜我們曾祈禱感謝上蒼賜予的厚愛,卻又在無數個深夜奢望時間迴轉,不曾相遇。就在這之後,讓我們捫心自問:愛到底是什麼?為何要愛?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愛是我們精神的嚮往,是一切有情感的人的自我需求。

紀伯倫在《先知》中說"當愛召喚你們的時候,請追隨他,即使這條路上坎坷而艱辛。當他用羽翼包圍你們的時候,請屈服於他,即使羽翼之中藏滿刀劍,當他說話的時候,請相信他,即使最後夢想破碎,心如荒林。"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愛除了甜蜜還有痛苦,可是無數人還是趨之若篤,明知道那傷痛遠大於肉體上的痛。

可是人生而有感情,對愛的需求乃是與生俱來,小時候渴望父母之愛,年輕的時候渴望友誼之愛,成年的時候渴望靈魂之愛,與其說我們在追尋,不如說我們一直在被愛所召喚,一直跟隨著他的腳步。

不要問我們為什麼需要愛?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很大的意義,就好像我們餓了就想吃飯,冷了就想穿衣服一樣,只是我們身為人的本能需求,因為人不單單隻需要物質上的滿足,也需要精神上的滿足。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我們不必責備自己太過多情,也不必事後覺得自己太傻,如果愛都是錯的,那這世上就沒有比他更對的東西。我們所惱恨的其實只是用錯了愛,對錯了人。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和妻子是相親認識的,不足半年就結了婚,朋友有些生意,生活比較富裕,可是就在結婚的第二年,妻子就和別人跑了,朋友自然很受打擊,因為他真的很愛他的妻子,他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又過了一年多,他的前妻回來了,她被那個人拋棄了,原因是她患了重病,前妻涕淚橫流請求朋友的原諒,朋友原諒了她,並且花光了積蓄為她治病,可就在前妻病好之後,朋友以為以後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前妻卻因為他沒有了錢,又再次離開了他。正當我們擔心他的時候,他反而笑了,說自己至少問心無愧,以前總是放不下,可是經歷了又一次之後反而放下了,心裡反而沒有那麼多的痛苦,以前認為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心裡總是對前妻充滿了愧疚和悔恨,可是現在才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人,只是對方卻不是個值得愛的人,這讓他反而又對生活和愛情充滿了希望。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人們不論什麼時候總是需要愛,因為那是我們作為人的本能,所以不論我們經受了什麼樣的傷痛也不必自暴自棄,因為愛在給予你快樂的時候也帶了傷痛,我們不能只接受快樂而拒絕傷痛,因為愛本身就是這樣的。

磨難和痛苦只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

紀伯倫在《先知》中說:"愛如同一捆稻粟,他將你束聚起來,敲打你讓你赤裸,篩分你讓你脫去皮殼,碾磨你讓你潔白,揉捏你讓你成型,最後燒烤你讓你堅硬。"

就好比人不經過失敗就不能真正成長一樣,愛也是如此,我見過很多經歷過愛的傷痛的人,他們往往更成熟更懂得珍惜,當然也有些人承受不住選擇永遠放棄。

愛就像一塊磨刀石,我們所有人都要在上面經歷一場磨礪,要麼你變得更鋒利,要麼承受不住而斷裂。所幸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自古情關難過,在《西遊記》中唐僧經歷了八十一難,其中在女兒國的一難,以前總認為最簡單,直到後來才明白這是最難的一關,經歷過這一關之後的唐僧才真正的堅定了自己的意志。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磨難其實就是一種修行,一種精神上的修行,只有經過這場修行才能真正明白愛的真諦,甚至生命的意義,因為這世上生命才是最珍貴的,當我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好的生活。愛不是一切,那只是我們所需求的其中之一,只不過它太深沉,帶來的苦難太重,讓人們無法忘卻。

過度溫存的愛只會毀了自己。

紀伯倫說: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愛在愛的過程中就已經滿足。

如果我們愛僅僅只是為了佔有,那你註定逃不過愛的篩打。如果你只想要愛帶來的快樂與安逸,那就像是穿了一件厚厚的軀殼,在一個沒有冷暖的夜晚歡笑,但卻不能儘量的歡笑,你將哭泣,卻不能盡情的哭泣,因為你體會不到最深刻的愛。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很多人總是說以後再也不會付出那麼多的愛,讓自己再受到傷害,可是如果是這樣那又何必去愛呢,想愛卻又不願盡情的去愛,得到的最終只是一場虛假的愛,內心依然孤獨。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我們尋求愛,是因為在乎那愛與被愛的過程,即使知道那是飛蛾撲火,卻也在所不惜,這是愛甚至是生命的真諦之一。

但是我們確實不能過度地去愛,因為一旦你過度地去愛,就意味著你將會過度地索取,一旦你索取到的達不到你的期望,就會毀了這份愛,一切的苦難將會從這裡開始,最終走向滅亡。

紀伯倫《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愛是一種付出,只在成全自己


愛是付出而非索取,我們之所以付出,是因為有人需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被需要的人,在付出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是在成全別人,而是為了成全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希望的那個人。就如同紀伯倫在《先知》中所說那樣:

"愛沒有別的願望,只要成全自己。"


紀伯倫,1883年生於黎巴嫩山,他是20世紀偉大的文學家、詩人,被藝術之星羅丹稱之為20世紀的布萊克(威廉·布萊克,1757-1827,英國著名的畫家、詩人,是英國文學歷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紀伯倫的代表作主要有《瘋人》、《先驅者》、《先知》、《人子的耶穌》、《神與沫》,其中《先知》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譯文源自於冰心在1931年完成的作品,也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譯本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