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北京古学院”之成立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北海团城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平津相继沦陷,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况,旧京一批文人、学者在北海团城组建了“北京古学院”。据《古学丛刊第一期》载王谢家撰《北京古学院成立记》:

“粤维重华命位,翠嬀辟吁俊之门;贞观乘乾,丹禁启宏文之馆。龙衮被服,盛三雍之上仪;鸿藻敷文,恢八极之大道。自古观国者,未有不于文学加之意者也。是以文风变俗,起学校而习礼容;黼座谈经,圜桥门而肃观听。建初中主,犹传虎观之名;光和衰朝,尚讲鸿都之学。至于越州列郡,明经用选于春秋;蜀地偏隅,文化或比于齐鲁。东都经生所至,每建精庐;南阳太守所修,亦有横舍。况其运启维新,地称首善,如今日之北京者乎。”.....

“缅维在昔,学风丕畅,虽自摧残于板荡,终将振起于斯文。果吾道之不孤,遂众谋之悉合,此本院同人所以有古学之提议欤!兹事体大,作始尤艰,几经进止之期,乃得成功之告。盖取创议之初,已一周寒暑矣。今院长旌德江宇澄先生,当代之硕儒;南皮张燕卿先生,文襄之喆嗣。合谋筹画,共任仔肩。语其闻望,皆增峻于崇山;论其交期,悉助流于图海。钟龠比律,松桂方阴。非以文章为青紫之媒,实觉经籍为玄黄所系。兹諏以今年良月之吉,号召同人,会于北海承光殿后之周屋,用告成立礼也。”....

“玩秘阁之总目,何事删繁;览文苑之英华,几经辨证。洵足以发明绝学,津逮后人。蒐孔庭佚后之书;正礼堂写定之本。论百年之学术,此集大成;合多数之师资,足慰众望。遂乃甄陶庶士,选备儒官;爰诏典司,并推干吏。从事加劝学之号,聪明有访举之郎。又复国学之视,或具飧钱;教授之司,时宜沾赉。张叔诣京受学,蜀少府费其布刀;梁武纡驾临庠,诸胄子劳以束帛。当此盛衰绝续之交,而为宏济艰难之任,此事之至为难能者也。上都隆化,奏一曲于来宁;太学多才,勉三年于归觐。此行之尤当重视者也。挽古风于不弊,谁为翟酺立碑;欲学科之分详,更待子安作序。”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北海团城


由于《北京古学院成立记》全文过长,故此举其大要,从以上所引部分可略知“北京古学院”之由来。

“北京古学院”之人员组成

据《古学丛刊第一期》《古学院理事题名》记,“北京古学院”最初题名院长为江朝宗,副院长为张燕卿;常务有吴廷燮、瞿宣颖、叶尔衡、田步蟾、周肇祥、王养怡、寿石工、胡钧、郭则濂;成员有杨钟羲、陈庆和、甘云鹏、高毓浵、赵椿年、吴闿生、吴承湜、黄宾虹、李景铭、张仁蠡、郭则沄、李志堂、达寿、汤住心、柯昌泗、方若、张厚榖。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张燕卿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寿石工和旧京名流在北海画舫斋合影


《古学丛刊》

郭则沄先生之孙郭久祺先生曾撰《关于》一文,可对“北京古学院”事迹作进一步了解。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知寒轩谈荟》书影


“北京古学院”为私人集款兴办的纯学术团体,其宗旨在于“访求古籍,砥课后进”,主要工作是整理研究经史子集及古典文学等,以搜集、校印罕见有价值的文史书籍为主,还兴办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班,为青年知识分子传授文史知识。

郭则沄先生后来还被公推为副院长。目前所知,“北京古学院”曾编印有《敬跻堂丛书》、《敬跻堂经解》、《古学丛刊》(共刊行九期,第一期为1939年3月,第九期为1940年7月)等。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寿石工题《古学丛刊第九期》


据郭曾祺先生回忆,1940年,北海团城还成立过一个“国学书院”,“国学书院”与“北京古学院”的匾额曾并悬在团城昭景门内,笔者在此赘述此事,避免有人将两者事迹混淆。

学术团体

“北京古学院”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纯学术社团,供稿者除常务和成员外,还囊括旧京的一批名流学者,如张伯英、褚德彝、林彦博、许宝蘅、陶北溟、陆树勋,蒯彦范、唐桂馨、张栩、钟凤年、俞士镇、朱彭寿、丁震、王孝鱼、史鼐、冯水、王谢家、邓邦述、郭养庠、袁思亮、黄君坦、高潜子、高夷吾、徐行恭、乔大壮、林公博、张道孽、方德芬、张大千、周岸登、陈宗藩、徐沅、宝熙等。

寿石工最初被选为“北京古学院”常委,《古学丛刊》刊物九期全部封面均为寿先生所题,其中五期刊有寿先生的诗、词、文稿。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北京古学院”成员合影


除积极供稿外,寿石工还曾在古学院任教,传授金石篆刻学。

据时人回忆,当时在此上过课的有史树青、张少丞(篆刻家张樾丞之子)等。从中可略知寿先生在学院的部分情况。本文重点提及的寿石工作《杂忆当代印人得十九绝句又附录一首盖自况也》亦假《古学丛刊》得以流传。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古学丛刊》书影


北海之中倡旧学,揭开“北京古学院”的神秘面纱

寿石工刊“学古有获“”印


“北京古学院”成立于1937年,具体何时停止活动,目前不可确知。估计随着一些成员的先后下世,加之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局不稳,人员星散。其具体结束时间有待新资料的出现进一步详考。(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