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可園,位於東莞市莞城區博夏社區北面,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迄今有167年的歷史,與番禺蔭山房、佛山樑園、順德清暉園並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主人是東莞歷史文化名人張敬修,他是一名武將,曾經多次帶兵平定叛亂,功勳卓著。他還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皆能的文人,特別傾心於繪畫,藝術精湛,佳品頗豐,正可謂是文武雙全。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可園佔地面積很小,只有三畝三,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園林式建築以小見大,把住宅、客廳、庭院、花圃、書齋藝術糅合一體,亭臺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一應俱全。佈局高低錯落,曲折迴環,疏密有致,堪稱嶺南園林的經典珍品。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大門口是傳統的“樓名”與對聯,看上去並不十分起眼,尤其是曾經經濟超速發展的新興電子城,行色匆匆的過路人,極難有人駐足停留。如今舊城的建築日益破舊,可園也極容易淹沒在斑駁殘舊的老街道里。有心“尋芳”而至的人,看到主人一筆揮就的“可園”圓體字,定會驚歎頷首。如果你是書法美術愛好者,進入可園就是步入藝術的殿堂,書法繪畫雕刻精品無處不在;如果你是文學愛好者,園內隨處可見內容各異意義深刻的題字與對聯;如果你音樂愛好者,悠揚琴聲和廣東音樂,徐徐從廂房閣樓飄出來鑽入耳朵;如果你是花痴,恰到好處的花草栽種,讓你置身於仙境;如果你是建築藝術愛好者,風格佈局,完全是典範。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嶺南地區日曬強烈天氣炎熱,雨水充沛。簷廊通往可園的任意角落,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人在屋內的活動都無需遮蔭避雨。房舍與簷廊都特意用板磚壘砌,高出地面,雨水不易漫至或彈至屋內及廊道,確保地板乾燥;地板多數用紅粉石鋪設,紅粉石吸水性強,雨天不易溼滑。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園內除了隨處可見的蘭花——張敬修喜蘭繪蘭,種植最多的就是荔枝和龍眼。荔枝龍眼都是夏季成熟的果樹,它們枝葉繁茂,既可以品享自家佳果,又可以遮蔭避暑。園內除了作畫、賞景、品茗、會客等場所外,特地在長廊合適位置增築亭臺,供品鮮荔枝鮮龍眼,邊納涼邊品果閒談。荔枝龍眼的栽種也很有講究,與樓閣建築相互配合映襯,疏密得當,樹木和房屋剛好可以遮蔽烈日,人可以在園林裡勞作休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走到桂花廳一樓,講解員告訴大家,這是原有建築設施,沒有經過任何改動。就有人指著地面中央的“排水口”,理所當然地否定講解員。講解員提醒大家細心觀察“排水口”——排水口一般不可能安裝在中央凸起位置,那出氣口,用來供暖氣用的,類似於今天的空調。整個園林通過座向、牆體、長廊、樹木、門窗、氣孔等來調節氣溫,形成了天然氣溫調節系統,對比現在高能耗的空調,免費、節能、環保、健康。


踱步長廊盡頭,進入後院池沼,清澈的池沼裡,游魚穿梭往來,毫不理睬長廊上來回走動的遊客,邊緣樹蔭下憩息著三四隻鵝鴨,它們也不急於入水覓食,只管悠閒地對著水中倒影梳理羽毛。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三畝三分地,幾分鐘可以走幾個來回,進進出出的遊人一茬又一茬。隨處可見走馬觀花的人,忙忙碌碌腳步匆匆,忙碌吧,好像不是,本來進園賞景休閒,孰知越是休閒越忙碌,越是放鬆越身心疲憊。張敬修辭官歸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拋棄世俗煩擾,園內雖無菊花,門聯“未荒黃菊徑,權作赤松鄉”是否暗示其心田種滿菊花?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消極?自私?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東莞文化地標——可園

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感謝作者辛苦付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